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推动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五大建议

2019年06月05日 08:32    来源: 中国证券报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尤其是金融风险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证券行业应深刻理解党和国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政策基调,准确把握内外部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积极适应风险管理的新形势,有效应对各类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坚持底线思维,围绕“风险全覆盖、可监测、可计量、有分析、能应对”,在全面贯彻落实监管规定和要求的基础上,努力构建“事前严防、事中严管、事后严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风险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提升自身风险识别的前瞻性、风险把控的全面性、风险处置的科学性。同时,不断创新风险管理工具和手段,推动传统风险管理转型升级,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一是建立健全风险管理高点化对标机制。

  证券行业应清醒认识、准确判断当前金融业风险防控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领会党和国家关于经济、金融、资本市场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新要求,提升对有关资本市场热点和风险点的敏感度,及早认清并善于发现那些带有苗头性、方向性的变化因素,合理预见各种可能出现的极端不利情况和风险点,全面提高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和专业性。一是明确对标对象。及时对标分析各项监管规范要求、监管政策调整要领,从“全覆盖、可监测、能计量、有分析、能应对”5个方面对全面风险管理进行对标分析,从“招人才、上系统、建制度、重投入”4个方面完善风险管理保障措施,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二是勇于借智借力。国外投资银行发展历史较长,在长期的风险管理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无论是风险管理框架,全面、分层次、立体的管理模式,还是风险量化技术模型,功能强大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都较国内先进。证券公司应积极学习借鉴国外一流投资银行的风险管理经验和做法,探索借鉴国际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形成适合本土特色的创新性风险管理模式和方法。

  二是建立健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

  首先,设定合理的风险限额。限额管理是证券公司进行风险管控的重要、有效手段,限额管理的有效性,离不开业务系统的前端控制。证券公司应针对开展的所有业务建立包括系统前端控制在内的风险限额管理机制,并形成权责明晰的限额分配体系。通过定期梳理、自查、评估并持续跟踪系统前端控制指标运行情况,确保前端控制指标运行有效并符合监管要求和公司风险管理需要。

  其次,对金融产品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不仅要对金融产品实施事前基本要素的甄别和管理,还要对金融产品的全程进行监控和深度跟踪、分析,掌握金融产品全貌,全面反映风险状况。

  再者,强化内部监督功能。充分发挥业务流程中各环节、各岗位相互制衡、风险防范作用,通过标准化流程管理提高风险控制效率,通过内部评估、检查、稽核等方式及时发现风险隐患,以违规问责增强风险管理体系的威慑力。

  三是实行风控前置,全面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独立性、权威性。

  目前,证券公司业务结构日益复杂,投资交易工具种类日渐增多,特别是一些交叉性金融工具的使用,造成风险管控难度加大,跨市场、跨区域风险增加,急需通过有效的风控手段提高风险管理效率和效果。

  首先,在证券公司产品引入环节实行风控前置。目前证券公司产品引入风险评价不足,造成一些真正的好产品因不符合合规要求难以引入,而一些劣质产品却因能够迎合合规要求得以引入,造成“劣币驱逐良币”。建议在产品引入环节实行风控前置,预先评估产品风险,适当放宽评级较高产品的进入门槛,丰富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产品线。

  其次,在场外衍生品业务实行风控前置。目前,场外衍生品业务已经成为高盛等华尔街投行重要的业务支柱。近年国内场外期权业务也发展较快,鉴于场外衍生品业务复杂程度较高,个性化、灵活性较大,潜在风险明显较高,建议证券公司业务开展实行风控前置,在产品设计、风险定价、合约签订、执行交易等环节实施有效风险评估和管理,有效规避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结算风险等。

  再者,优化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完善首席风险官配置。在部门设置、人员配备、考核机制、管理流程上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使风险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同,形成不同业务部门内部各岗位间相互制衡、有考核有监督的联动联防关系;树立风险管理体系的权威性,确保风控要求有效执行,保证风控管理体系高效运转;借鉴J·P·摩根等国际性大投行风险管理经验,在公司层面和各业务板块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配置首席风险官,完善风险汇报机制,各业务板块风险全部纳入公司整体风险治理体系,各业务板块的重大事项可提交公司风险委员会或其他相关委员会,提升风险管理决策效果和能力。

  四是突出高层引领和全员渗透,着力宣导风险管理文化。

  证券公司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和全员风控合规意识是风险管理的基础,也是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一是建立自上而下、上下贯通的风险管理文化。提高全员风险意识,形成高层理解和支持、员工接受和认同的文化氛围,打造“人人要合规、人人防风险”的风险管理文化。二是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化考评、制度化奖惩制度,将惩罚型、被动式的考核转变为激励型、主动式管理,将与风险管理效果挂钩的绩效考评结果切实、有效地纳入公司绩效考核体系中,提高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与责任感,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是创新风险管理文化宣导的方式方法。通过编撰风险管理成败的经典案例,提高全员对全面风险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

  五是创新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推动传统风险管理转型升级。

  证券行业要想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助力打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必须立足金融风险管理的本质,借助金融科技加快数字化转型,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知识图谱、生物识别等技术应用,构建科学的全流程风控体系,促进传统风控方式转型升级。

  改进方法使风险计量更准确。运用大数据平台、实时流数据处理技术和可视化管理等重构风险监察系统,通过采集实时风险信息,抓取业务特征数据,实现全流程的风险识别,达到异常交易监控和反欺诈管理目的;在风险预警指标、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客户持仓行为分析、交易行为模式分析、监察报告等方面实现实时风险计量与管控,确保事前事中风控的时效性。

  优化流程使风险管理更高效。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场景输入、风险预测等风控流程的智能化改造;通过持续优化、改进风险管理信息技术系统,推动更多人力工作向智能化风险管理信息技术系统转变,实现更加高效、快捷的风控流程改造。

  开发技术使风险管理效能更大。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全面风险管理数据中心,为证券公司风险管理过程中有效处理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提供数据基础管理平台;建立大数据思维模式下的企业信用风险评级体系,利用大数据及机器学习技术挖掘企业经营数据中隐藏的规律模式,分析优质企业经营状况共性,实现个性化征信和企业资质的有效分层,为甄别高风险客户、进行风险定价以及开展个性化服务提供决策依据。

  应用新技术使防风险空间更广。探索区块链在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基于区块链技术多点存储、不可篡改等特征,探索应用私有链或联盟链模式,在关键业务环节设置监控探针,形成追溯机制,提升跨行业、跨市场交叉性金融风险的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本专栏由中国证券业协会与中国证券报联合推出)

  

(责任编辑:马欣)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动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五大建议

2019-06-05 08:32 来源:中国证券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