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应理性看待产业资本加速减持现象

2019年04月01日 10:03    来源: 国际金融报    

  财经评论员 专栏作家 郭施亮

  进入2019年,A股市场运行重心明显上移。今年一季度股市的上涨,一举扭转了去年单边下行的运行格局。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今年以来A股市场累计最大涨幅已经超过25%,但沪深市场的平均市盈率仍然处于历史估值底部区域。至于未来实质性的减税降费举措,仍有机会进一步压缩A股市场的整体估值水平,且使制造行业明显受益。由此可见,对于今年一季度的股市上涨行情,可以定义为估值修复行情。

  数据显示,截至3月25日,沪深两市年内共有802家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进行了股份减持,且较去年同期增加了79%。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今年以来重要股东的加速减持现象,实际上与同期市场环境显著回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重要股东密集减持的影响下,对同期市场的负面影响显著,股票市场也在上行过程中感受到了明显的压力。

  产业资本,往往具有灵敏的投资嗅觉。实际上,在去年年底前后,A股市场曾经掀起了一轮轰轰烈烈的资本增持潮,更有不少上市公司掀起了一轮股份回购热潮。然而,经过了近三个月市场环境的明显回暖,前期积极增持与回购的产业资本,反而逐渐转变了投资态度,并从增持潮逐渐转变为减持潮。在股市行情持续升温的过程中,产业资本的减持热情不断强化,资本套现的需求显著升温。

  不过,对于产业资本的加速减持现象,仍需要理性看待。与此同时,产业资本的减持理由,往往是多样化的。

  在实际情况下,虽然不少产业资本加速减持是为了达到套现目的,且在股市行情明显回暖的背景下,通过股票市场的套现行为也是最为快捷的资本回收途径。至于具体原因,有的因为企业存在资金压力,急需要通过资本市场套现回收资金;有的借助资本市场显著回暖的契机,通过套现实现资本的多样化配置,并有效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也有一些,则是为了改善生活,部分上市公司董监高不惜借助辞职来达到加速套现的目的。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从近期上市公司套现的需求分析,有不少上市公司充分吸取了前几年的经验教训,为更有效防范上市公司的未知风险,如股权质押风险、商誉大幅减值风险以及经营压力风险等,借助资本市场环境的明显升温、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显著回暖契机,积极采取减持的策略,为提升上市公司自身风险防御能力创造出有利的条件。

  事实上,与绩优白马蓝筹类上市公司相比,近年来减持需求旺盛的上市公司,多离不开中小市值股票的身影,而对于这类上市公司而言,在之前的股权质押风波中,往往因为“缺钱”,导致上市公司在关键时刻无法及时补充质押物与保证金,甚至存在上市公司大股东话语权、控股权丢失的风险。如今,随着不少上市公司阶段性减缓了股权质押的危机,上市公司的风险防御意识也有了明显提升,而通过资本市场减持策略,加快资金回收,也逐渐成为了新时期下的常态化现象。

  除此以外,仍需考虑到部分上市公司的减持原因,意在为企业新项目筹集资金。提升资金有效利用率,这对于上市公司的影响,还是偏向于中性。若上市公司的新项目颇具前景与想象空间,反而更有利于未来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而大股东的减持行为,也不宜简单认为利空影响。

  产业资本加速减持,原因五花八门,对于清仓式减持、违规减持等行为,确实需要更具针对性的措施来弥补规则的漏洞,国内资本市场的违法违规成本仍然有待提升。但是,对于产业资本减持行为,仍然需要理性看待。

(责任编辑:马欣)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应理性看待产业资本加速减持现象

2019-04-01 10:03 来源:国际金融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