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岳
一边是各部门、各地都在想方设法为上市公司解困,另一边则是一些上市公司在高送转“红线”附近与监管层捉迷藏。这里说的就是“差一点儿”式高送转,即上市公司推出的分配方案距离监管层制定的高送转标准仅差一点儿,以此来逃避监管。
沪深交易所日前发布的《上市公司高比例送转股份信息披露指引》对高送转进行了界定。其中,上交所制定的上市公司高送转标准是指公司送红股或以盈余公积金、资本公积金转增股份,合计比例达到每10股送转5股以上。深交所则规定,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每10股送红股与公积金转增股本合计分别达到或者超过5股、8股、10股的为高送转。
对于沪深交易所制定的高送转标准,业界对于其执行层面存在一定的担忧。尽管这些标准早在今年4月份就已经被披露过。市场担心的就是一些公司会将送转方案设定在监管“红线”之下,即沪市上市公司搞个每10股送4.9股,深市上市公司也以此类推,以此规避监管。
事实上,市场上确实出现了创业板上市公司每10股转增9.5股的送配方案,还有9股、8股的方案。这些上市公司也确实被市场火火的炒了一把。在高送转新规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高送转概念板块整体下挫,部分资金被套牢。
其实,高送转是资本市场一个很好的工具。上市公司推出这种方案,向市场传递出公司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对业绩的持续增长充满信心。同时,这个工具对一些股价高、股票流动性较差的公司,也可以通过高送转来增强公司股票的流动性。
对于未达到高送转的送股行为,监管层不强制要求执行高送转新规,为公司正常送转股份预留了制度空间。
A股市场上用好高送转工具的案例并不少。比如现在的苏宁易购,在其上市之初,就进行了多次高送转(按照现在中小板的标准),待其股本达到一定规模后,就转为了现金分红一种方式。贵州茅台也曾有过每10股转增10股的经历。
然而,随着限售股、解禁等概念的涌现,高送转就成为了一些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的“配套”工具。监管层不得不通过各种形式扭转市场对高送转的曲解,以保护大多数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被侵害。
对于“差一点儿”式高送转,监管层已经有所警惕。深交所强调,将在日常监管中充分关注刻意规避高送转标准的送转股行为,结合公司业绩、股东减持及解限等情况,综合判断并采取相应监管措施。
笔者认为,投资者应该领会监管层的良苦用心,始终坚持价值投资、理性投资,不应痴迷于高送转等概念性炒作。
(责任编辑: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