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部分券商收到相关规则制定征求意见函 机构摩拳擦掌备战科创板

2018年11月21日 07:38    来源: 中国证券报     陈健 赵中昊 李惠敏

  科创板落地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推进。11月20日,中国证券报记者独家获悉,部分券商已收到科创板相关规则制定征求意见函。此外,记者了解到,有创投机构已开始与头部券商接触,交流项目层面的梳理和准备。多家券商投行业务人士也表示,目前正对储备项目进行筛选,提升资本市场定价和配售能力,针对科创板特点完善内控流程等方面的准备。期待申请科创板企业的标准和条件等配套政策出台。

  机构在行动

  “最近上交所来函,就科创板相关问题征求意见,我们积极予以回复。”南方某中大型券商投行部人士告诉记者,这两天上交所正积极向券商摸底,就科创板规则制定广泛征询意见。

  机构方面积极做相关准备工作。“我们与其他券商一样,在积极开展对相关企业的梳理和储备,以期在科创板推出后的第一批上市公司中抢占一席之地。我们也在通过业务学习、交流等方式着手提高业务人员的行业理解力、把握力以及资本市场部人员的定价和配售能力。此外,考虑到科创板的审核、发行、监管、持续督导等方面均与现有A股上市公司存在较大差异,公司也在着手讨论和拟订内部科创板准入标准细则。”某大型券商投行业务人士告诉记者。

  国金证券投行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公司在做一些准备,如对目前的储备项目进行筛选,挑选出可能符合科创板条件的企业,做一些前期准备工作。期待相关配套政策能出台。

  创投机构也在行动。一位知名VC机构人士告诉记者,已与头部券商开始沟通准备,等细则落地后,将对照细则筛选符合的项目。

  另一位创投机构相关人士称:“目前和大的券商都有沟通,做好相应准备。”

  期待制度创新

  机构着手进行相关准备工作的同时,密切关注科创板的上市标准和首批可能上市企业情况。

  在上述国金证券投行相关负责人看来,目前相关配套政策尚未出台,参照《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的若干意见》,“符合国家战略、掌握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属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且达到相当规模的创新企业”可能首先登陆科创板。

  上述某大型券商投行业务人士指出,若股权结构限制放开,可能有部分海外上市公司会通过科创板登陆A股市场。

  部分创投机构认为,科创板规则的设定或参考香港创业板。不过,中信建投首席策略分析师张玉龙认为,香港创业板市场上市标准过低,导致市场参与者稀少,成交量萎缩。

  相较于国内的创业板和新三板,华创证券表示,科创板在制度上的突破将更接近于中国的纳斯达克,有望大大激活资本市场的竞争程度,同时迎合国家“科技兴国”战略,意义非凡。

  此外,张玉龙预期,科创板在定价机制、交易限制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创新,对上市公司存在较大的吸引力。

  中金公司认为,科创板有望在IPO/退市条件(如特定产业、财务指标)、再融资、交易机制(不排除放开T+0、增减持、涨跌幅等限制,或引入做市商)、停复牌机制、衍生品等方面与新三板和创业板等板块做差异化安排,或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此外,科创板投资者门槛要求或介于创业板和新三板之间。

  带来资本市场新生态

  此次科创板将以注册制试点形式推出,整体看,对监管、发行人和中介机构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上述某大型券商投行业务人士表示,科创板的推出,使得我们在监管体系、上市标准、发行制度、信息披露、退市制度等方面均需构建新的法规和制度体系。在监管体系方面,由目前的证监会审核变更为交易所主导的注册制;上市标准可能不再设置明确的盈利指标,而在收入规模、市值、现金流情况等方面设置准入门槛,如参考境内外成熟市场,设置多层次、多维度的多元化准入条件,设置多套财务标准;发行制度方面,可能会引入试点券商的利益绑定、发行时引入绿鞋机制、闪电配售等;信息披露方面的要求较现有体系也会有针对性改进。

  光大证券A股策略研究分析师谢超认为,严监管亟须拓展到上市和退市环节,让弄虚作假的上市公司遭到严惩,优质公司成为资本市场稳步发展的坚实基础。具体而言,包括对报表审计和信息披露提高要求,提高上市公司弄虚作假的惩戒力度,探索建立集体诉讼等有效的惩罚机制,以充分发挥中小投资者自身维权的积极性,避免因为个人维权成本太高而放弃维权,解决因欺诈收益和处罚成本不匹配而对欺诈者无法产生足够威慑力的问题等。

  “由于科创板将试点注册制,对企业作出实质判断的主体变为中介机构,对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执业操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实行市场化定价和配售,这对券商的定价能力、配售能力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上述某大型券商投行业务人士表示。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魏京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