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7日讯 昨日,海底捞(06862.HK)在港交所上市,上午9点34分,海底捞在港股上市后大涨8.09%,股价达19.24港元,市值突破1000亿港元大关。随后海底捞股价一路走低,昨日股价最低至发行价17.80港元。最终海底捞在上市首日报收17.82港元,微涨0.11%,收盘市值为944.46亿港元。
今日,海底捞以17.80港元的发行价开盘,上午最低下探至17.12港元,在上市次日即告破发,截至午间收盘时海底捞市值缩水至912.66亿港元。
海底捞此次IPO发行价为每股17.80港元,在全球范围发售股份4.245亿股,其中香港发售股份3820.8万股,国际发售股份3.86亿股,经扣除包销费用及佣金和公司发售相关的其他开支,海底捞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72.69亿港元。高瓴资本、景林投资、摩根士丹利资管等机构共认购3.75亿美元,上述基石投资者在整个IPO发行中的占比高达40%。
从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来看,2015年、2016年、2017年,海底捞营业收入分别为57.56亿元、78.08亿元、106.3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5.9%;净利润分别为4.11亿元、9.78亿元、11.9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0.5%。
但在海底捞高速扩张带来的高成长背后,其资产负债率也在大幅提升。数据显示,海底捞的资产负债率由2016年的17.9%显著提升至2017年的73%,不过该比率在2018年上半年回落至50.7%。截至今年7月底,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为18.92亿元。
招股书显示,海底捞首次募集资金的60%将用于市场扩张,20%用于研发和实施新技术,15%拟用于还贷,5%作为一般营运资金使用。
其中市场扩张方面,海底捞计划未来5年开设约390家新门店。按照每家新开餐厅的资本开支约800万元至1000万元,以此标准计算,海底捞要实现2018年220家新门店左右的规模,大约需要17.6亿元到22亿元左右。
但相对于海底捞未来收入增长预期,其上市后的股价走势,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资者对其估值过高的忧虑。
另外,海底捞在招股书中罗列的风险因素长达31页,认为风险主要存在于食品安全及质量一致性等方面。去年海底捞北京劲松店被曝光后厨有老鼠出没,太阳宫店出现工作人员用顾客吃火锅使用的漏勺清理堵塞的垃圾杂物。
每一次食品卫生问题的曝光,都将对海底捞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在上市之后,食品安全方面一旦出现问题,对海底捞的杀伤力将更大。
(责任编辑: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