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丹邦科技自夸技术“世界级”遭监管 净利润三连降两大股东套现11.6亿

2018年08月07日 08:11    来源: 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记者 魏度

  宣称技术成果世界最领先,丹邦科技(002618.SZ)过度往脸上贴金领了监管函。

  8月3日,深交所指出,丹邦科技在公告一项研发技术使用夸大性词语、误导性陈述,对其实施监管。

  丹邦科技夸大技术成果直接刺激了股价大幅上扬,10个交易日股价涨幅高达95.38%。被监管后,股价应声而落,两天跌下17.83%。

  2011年上市的丹邦科技是一家专注挠性电路与材料的研发和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不过,上市7年来,公司经营业绩不太好看,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三连降。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上市以来,虽然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长,但在2017年,研发人员少了4人,研发费用与营业收入的占比也下降了1.06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经营发展不如意,股东减持却很积极。据长江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近三年,公司前两大股东合计减持17%股权,套现11.62亿元。

  昨日下午,针对上述情况,长江商报记者致电丹邦科技,电话无人接听。

  年内四次收监管关注函

  今年以来,丹邦科技频频受到监管关注,四次收到关注函。

  最近的一次主要聚焦于丹邦科技的TPI薄膜碳化技术改造项目、公司在公告时自抬身价误导投资者事宜。

  今年7月24日,丹邦科技收到深交所关注函,缘由是公司在7月16日晚发布的《关于TPI薄膜碳化技术改造项目试生产成功的公告》,深交所要求丹邦科技结合公告中引用文献的具体出处,提供相关测试结果,说明公司判断“TPI 薄膜 碳化技术改造项目”试生产成功、该项目产品是世界上最领先的生产工艺、丹邦科技各项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依据及合理性。

  公告发出后,股价连续2天涨停。从7月17日到7月30日的10个交易日,股价累计涨幅达到95.38%,接近翻倍。

  公司回复称,关于文献具体出处,丹邦科技目前尚未见到与本公司量子碳基薄膜材料技术相类似的报道。

  深交所最后认定,在不具备事实基础的情形下,在公告中使用夸大性词语误导投资者。8月3日,深交所向丹邦科技开具监管函。

  距收到此份关注函不到一个月的7月9日,公司也收到了一份关注函。事情起由是公司第二大股东丹侬科技减持公司股份,作为原始股东、持股超过5%的重要股东,减持前未按规定披露减持计划。此外,公司董事刘文魁是公司二股东的大股东,二股东减持之事未经刘文魁知晓同意等。丹侬科技减持前,持有丹邦科技6.82%股权,减持后持股比降至6.18%。

  再向前追溯,丹邦科技发布2017年度年报内容、以及国家02专项项目政府补助事宜等,公司均相继收到了交易所关注函。

  上市7年盈利能力接连下降

  上市前后业绩变脸,上市后盈利能力疲软,丹邦科技的经营发展陷入了困局。

  7月14日,丹邦科技发布业绩预告修正公告,预计净利润变动区间为1278.55万元—1859.71万元,同比增长10%—60%。此前,公司曾预告净利润变动幅度为-40%—10%。公司解释修正原因为产销量增加以及部分PI膜自给,成本降低。

  预告修正公告显示,丹邦科技二季度业绩似有向善迹象。实际上,上市以来,公司经营业绩整体上都不怎么好看。

  财务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69亿元、2.44亿元、2.87亿元、5.02亿元、4.19亿元、2.71亿元、3.17亿元,上市第二年下降,2013年、2014年大幅反弹,2015年、2016年又大幅下降,营业收入起起伏伏极不稳定。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0.55亿元、0.56亿元、0.52亿元、0.91亿元、0.67亿元、0.25亿元、0.25亿元,波动幅度也很大,2014年暴增七成,2016年大跌六成。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为0.46亿元、0.48亿元、0.44亿元、0.82亿元、0.61亿元、0.22亿元、10.04万元,同比增幅分别为2.52%、4.26%、—8.42%、87.81%、—26.03%、—63.73%、—99.54%。

  上述表明,近三年,公司的净利润非常惨淡,连续三年大幅下降。2017年,虽然公司净利润有0.25亿元,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只有可怜的10.04万元,这对于当年3.17亿元的营业收入而言,几乎可以归0。

  进一步查询发现,近几年,公司净利率持续下降。2014年至2017年,其净利率分别为18.11%、15.96%、9.08%、8%,3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

  对于2017年扣非后净利润降幅接近100%现象,丹邦科技在年报中解释称,主要是财务费用大幅增长。

  财务数据显示,当年,公司财务费用为5105.41万元,较2016年71.42万元暴增了7048.21%。公司称,产品销售以出口为主,主要以美元进行结算,使得各期末公司账面存在较大的应收外币货款,而2016年、2017年美元汇率波动较大,造成公司财务费用汇兑损益波动较大。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2017年,公司有5笔合计约4亿元的短期借款,长期借款达到2.67亿元,较上年底1.70亿元增长了57.06%。借款增加也导致财务费用上升。

  值得关注的是,丹邦科技流动性不足问题非常突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其货币资金只有2692.43万元,而公司年内需偿还的银行借款就达到5.30亿元(包括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2017年,公司经营现金流入也不过4.5亿元。

  前两大股东三年套现11.62亿

  经营尚未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丹邦科技的股东就开始密集减持套现。

  丹邦科技的控股股东为丹邦投资,第二大股东为丹侬科技。从2015年开始,两大股东开始实施密集减持计划,且每次减持都是大手笔。

  2015年3月,丹邦投资披露减持计划,预计减持5%-10%的股份。从2015年3月9日至5月13日的短短两个月,其实际减持了1800万股,占总股本的9.86%。此次减持,一口气套现了6.6亿元。

  2016年4月,丹邦投资继续推出减持计划,预计减持股份不超过10%,减持资金将用于项目投资。后来,因投资项目方案需要相关部门确认,投资项目尚处于评审阶段,减持计划终止。

  时隔一年的2017年3月,丹邦科技再一次披露减持计划,拟减持不超过2700万股(不超过7.4%)。只是减持新规出台,该项减持计划不符合相关规定,丹邦投资无奈调整减持计划,变更为减持不超过总股本的4%。在调整前,丹邦投资已经减持了52.80万股,套现0.12亿元。

  到今年3月,丹邦科技公告上述减持计划完成,丹邦投资在去年9月26日减持了1095.8万股,占总股本1.99,套现1.03亿元。

  二股东丹侬科技减持同样积极。

  长江商报记者查询发现,从2015年至2016年7月,丹侬科技实施了6次减持,合计减持了5.006%,套现3.40亿元。

  今年以来,丹侬投资又实施了减持,持股比从6.82%降至6.18%,初步估算,套现了0.47亿元。

  综上所述,近三年,两大股东合计通过减持套现了11.62亿元。如果算上此前创始股东益天鹏的父亲益关寿的0.64亿元套现,限售股解禁以来,股东累计套现超过12亿元。

(责任编辑:魏京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