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预测7月CPI或小幅回升
进入7月以来,多地出现的高温天气和持续强降雨导致食用农产品价格出现上涨。《经济参考报》记者综合多方预测,7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或同比上涨2%,比上月有小幅回升。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7月中旬之后,蔬菜和肉类价格都出现小幅上涨,预计食品价格环比结束此前数月的回落趋势,上升幅度在0.5个百分点左右。同期国内非食品价格整体平稳,7月国内成品油价一次小幅上调一次小幅下调,预计本月非食品价格与上月相比基本持平于2.2%。综合以上因素,初步判断2018年7月CPI同比涨幅为2%,相比上月有小幅回升。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则预计,7月CPI同比增速维持在1.9%。他预计7月食品环比为零增长,其中猪肉价格环比涨幅进一步扩大,目前已回归盈利区间,鲜菜、水产价格环比由负转正;非食品方面,国内成品油价格看涨,预计非食品价格环比抬升至0.4%。
其他一些分析机构也持类似观点。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李怀军在研报中也预测7月CPI同比上涨1.9%。各分类中,食品价格涨跌各半,其中猪肉价格涨幅最高,水果价格跌幅最大。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则表示,7月以来菜价、猪价先跌后涨,但CPI整体仍可能出现小降。今年二季度以来,虽然PPI小幅反弹,但CPI明显回落,整体物价仍在继续走低。展望未来,PPI已经见顶,后续回落幅度将加快,而CPI将继续保持低位,这意味着后续通胀压力仍将继续减弱。
中信证券宏观分析师刘博阳表示,今年6月猪价显示出反弹的“前奏”,三季度猪价或继续阶段性反弹。三季度CPI有望达到2.2%-2.3%左右,成为年内高点。
连平表示,CPI同比在连续三个月维持在2%以下之后,7月可能再次回到2%的区间。预计三、四季度猪肉价格可能企稳回升,也许会带动食品价格小幅上升。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关税上调可能导致部分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也会对国内物价带来抬升作用。预计非食品价格可能保持基本稳定。在国内需求稳中趋缓、狭义货币M1增速持续走低以及PPI下半年可能有所回落的背景下,未来CPI缺乏显著反弹的动力。从翘尾因素来看,7月之后将显著回落,因此下半年通胀水平大幅上涨的可能较小,维持全年CPI同比上涨2%左右的预测。物价水平维持在较低水平运行,也为国内货币政策提供了宽松的操作空间。
(责任编辑:关婧)
延伸阅读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