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刘永好:多举措解决“猪芯片”难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4日讯(记者 康博)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一人递交了六项提案,其中两项都与生猪养殖有关,分别是《关于尽快出台“中国种猪”重大研发补助政策,打好种业翻身仗的提案》、《关于引导生猪养殖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行业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提案》。
刘永好表示,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不光在种猪上面,在种鸡、种鸭、种牛都大量依靠进口原种。在刘永好看来,正如芯片对手机的重要性一样,“猪芯片”就是当前猪产业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要像重视芯片这样重视育种”。
他分析称,当前在“猪芯片”问题上,存在育种体系不完善、投入严重不足、符合条件的现代化育种场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新技术应用滞后、技术人才短缺、种猪测定基础薄弱、单个项目规模小、疾病威胁严重、地方猪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等问题,与中国生猪养殖消费第一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因此,刘永好在提案中建议,应该尽快出台“中国种猪”重大项目研发和推广后补助政策,以“企业先投入、国家补一半”原则鼓励种业企业积极投资发展种猪研发、基础设施、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攻关项目,在具备相关能力的情况下申报攻关育种项目,国家按照相关标准评估确认后给予补贴。
此外,对核心育种场、保种场提供非瘟防控用地支持,保障祖代种猪场的生物安全和运营能力,同时也应该鼓励种业企业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引技”、“引智”结合,奖励跨行业跨国攻关“猪芯片”的紧缺人才。
刘永好还指出,当前我国养猪产业规模化率自非瘟前的46%升至53%,但依旧远低于国际水平。截至2021年1月底,能繁母猪存栏量已连续16个月增长,产能逐步提升,肉价逐步回归。按此增速发展,在两三年内,中国的生猪存栏量将达7亿头至8亿头,远超我国市场消费量,猪周期又将加速见底。
刘永好认为,现在农业产业和养猪业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都关注它、支持它、投资它,这是好事,但要注意保护小农的利益。因为养猪是小农的主业之一,不要因为大企业的参与,就伤害了小农的利益。而对于外行转行做规模化现代养殖的企业,要设立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包括人才标准、技术标准、投资标准和环保标准,这样才有利于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为预防产业因资本过热推动导致未来产能严重过剩的现象,刘永好提出,一是继续支持以家庭为核心的中小散户适度养殖,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帮助小散户加快转型升级;二是对规模化养殖企业设置有梯度的准入资格,运用宏观调控手段预防产能过剩,以支持符合行业资质、长期扎根农业、拥有核心技术和高层次人才的企业规模化发展;三是细化养猪企业的环保准入标准、加快健全环保副产品资源化利用的行业标准、以政策形式规范为防控非瘟新增的产业用地需求;四是构建打通全产业链的产业大数据监测平台,以科学预测、及时调控投资、产销、供需关系。
(责任编辑: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