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制药一批药品两遭通报 正柴胡饮颗粒抽验不合规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3日讯 (记者 马先震)安徽省药品监督管理局3月30日发布安徽省药品质量公告(2019年第4期,总第54期)显示,根据安徽省药品抽验计划,全省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药品检验机构对本行政区域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的药品质量进行了监督抽验。本期经抽验并核查确认,共11个品种12批次药品不符合标准规定,不符合规定项目包括【性状】、【检查】装量差异、总灰分、水分、黄曲霉毒素、微生物限度、【含量测定】。对上述抽验结果不符合标准规定的药品及相关单位,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正在依法进行查处。
其中,由精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正柴胡饮颗粒药品监督抽验不符合标准规定。不合格产品的批号为41180425,规格为每袋装3克(无蔗糖),不合格项目为【检查】装量差异,检验依据为《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被抽样单位为安徽华源康瑞医药有限公司,检验机构为淮北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检验目的为基本药物和高风险药品专项。另外,备注显示,江苏省药品监管局南通检查分局对企业留样抽检合格。
此外,精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这一批不合格产品还出现在了安徽省药品质量公告(2020年第1期,总第55期)之中。安徽省药品监督管理局3月30日发布安徽省药品质量公告(2020年第1期,总第55期)显示,根据安徽省药品抽验计划,全省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药品检验机构对本行政区域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的药品质量进行了监督抽验。本期经抽验并核查确认,共15个品种16批次药品不符合标准规定,不符合规定项目包括【性状】、【检查】总灰分、溶出度、水分、重(装)量差异及【鉴别】。对上述抽验结果不符合标准规定的药品及相关单位,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正在依法进行查处。
其中,由精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正柴胡饮颗粒药品监督抽验不符合标准规定。不合格产品的批号为41180425,规格为每袋装3克(无蔗糖),不合格项目为【检查】装量差异,检验依据为《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被抽样单位为安徽华源康瑞医药有限公司,检验机构为淮北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检验目的为评价抽验(基本药物和高风险药品专项)。另外,备注显示,同批次样品于2019年12月23日已公告。
安徽省药品监督抽验不符合标准规定的药品名单 |
|||||||||
药品名称 |
批号 |
规格 |
检验依据 |
不符合标准规定项目 |
被抽样单位 |
标示生产单位 |
检验机构 |
抽验目的 |
备注 |
正柴胡饮颗粒 |
41180425 |
每粒装3g(无蔗糖) |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
【检查】装量差异 |
安徽华源康瑞医药有限公司 |
精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淮北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 |
评价抽验(基本药物和高风险药品专项) |
同批次样品于2019年12月23日已公告 |
天眼查资料显示,精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精华制药”,002349.SZ)是以原南通制药总厂和南通中诚制药有限公司的优质资产为要素,属按多元投资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南通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第一大股东,持股34.29%。
精华制药成立于1994年1月3日,系由精华有限整体变更设立,精华有限的前身为由南通市化工医药局主管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南通中药厂改制设立的南通中诚制药有限公司。南通中诚制药有限公司的前身为南通中药厂。南通中药厂系经通革(1968)字第203号批复批准,成立于1968年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主管部门为南通市化学工业局。1996年11月,经南通市人民政府(通政复[1996]94号)批准,南通中药厂实行增量扩股改制,吸收职工出资改制设立了中诚制药。2002年经中诚制药股东会决议,并经南通市人民政府(通政复[2002]22号)批准,设立南通精华制药有限公司。2007年9月,由南通工贸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南通综艺投资有限公司、江苏省南通港闸经济开发区总公司以及朱春林等36位自然人作为发起人,按其各自持有的精华有限的股权比例折成股份公司的股份,公司由南通精华制药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自2012年6月11日起,公司名称由"南通精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精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蒋柠潞)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