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周刊》特约作者 王骅
从近日公布的公募基金二季报上看,沪港深基金整体净赎回份额达到109.73亿份,其中规模在20亿以上的沪港深基金净赎回份额达92.72亿份,这引发业内外关注。
从产品业绩上看,沪港深基金去年风光无限,但今年以来收益却坐上了“过山车”,截至7月23日,近八成沪港深基金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为负值,这也是这类产品遭遇净赎回的主要原因。在此背景下,投资者如何筛选沪港深基金呢?
今年业绩由选股能力主导
从近两季度行业和个股的配置来看,沪港深基金的集中度较高:这主要因为大部分沪港深基金在配置股票时围绕恒生指数,配置流动性高、质地好的大蓝筹;而且,基金经理大都延续了A股的投资思路,例如对在两地上市的银行、保险等标的投资逻辑相似,而腾讯控股等优质稀缺标的也早已被市场充分确认。
相比于一季度,沪港深基金二季度似乎更偏重于大盘股:观察基金重仓股情况,沪港深基金明显增持了保险、医药和石化行业,重仓股票也主要集中在友邦保险、中国太平、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医药等大市值企业。然而当这些价值蓝筹股大涨之后,二季度短期调整在所难免,主要重仓这类股票的沪港深基金也不免出现了净值回撤。
从业绩领先的沪港深基金来看,它们大多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港股、A股投资比例均衡,二是选股能力出色。例如,景顺长城沪港深领先科技港股投资比例占股票资产的34.12%,但是所重仓的5只港股快乐购、中教控股、金蝶国际、中国生物制药和宇华教育今年以来都获得了较好收益,其中金蝶国际涨幅达到108.6%,虽然基金持有的A股“贡献”一般,但基金今年迄今整体的净值表现颇为亮眼。截至7月25日收盘,该基金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为7.01%。
再例如,华安旗下的华安沪港通精选和华安沪港深机会,两只基金中,港股投资比例分别占股票资产的59.30%和58.89%,在十大重仓股中,不乏中国东方集团、东岳集团、新城发展控股、华虹半导体等今年初以来表现出色的个股,两只基金年内迄今的净值增长率均超过了5%。
沪港深基金如何选?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今年绩优沪港深基金的表现基本受益于所优选港股的出色表现,而事实上过去有不少沪港深基金披着“港股”的外壳但并没有配置相应比例的港股。去年6月,监管层下发新规,新发带有港股字样的基金应当将80%以上的非现金资产投资于港股,但老产品只需在合同中新增“存在不对港股投资的可能”的风险提示即可。因此,以新规下发为划断,选择沪港深基金时我们需要分别讨论。
对于在去年7月之前成立的“老基金”,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基金实际的投资市场区域。从二季报上看,仍有不少“老基金”虽有权限却较少布局港股,即便是在沪港深基金领域布局最广的前海开源基金,也存在部分沪港深基金“名不副实”的情况,今年二季报显示,前海开源共有4只沪港深基金并未配置港股。无独有偶,安信基金旗下安信工业4.0沪港深、安信新常态沪港深精选和安信中国制造2025沪港深二季度均未配置港股,而对A股配置也并未表现出明显优势,三只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均为负值。
整体来看,沪港深基金业绩分化的现象依然严重,首尾差异超过20%,而这背后很大原因在于“风格漂移”的情况仍然存在。尤其对于新规实行前发行的“老基金”而言,究竟是否“名副其实”,还需要投资者从仓位高低和重仓股情况来把握。
其次就是需要关注基金经理,沪港深基金在A股和港股两地市场掘金,这也考验着基金经理的能力。因为港股和A股市场在投资人结构、交易机制、投资理念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差异,而部分沪港深基金的管理团队缺乏港股相关的研究经验,容易沿用投资A股的逻辑去配置港股,因此目前选择从业时间久且长期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也是选择这类基金的关键。
例如,华安沪港深机会上半年涨幅7.89%,二季度收益率为10.02%,基金经理通过减持部分涨幅较大、估值水平明显上升的个股,转而买入钢铁、电力等基本面稳健的周期性板块,走出了“逆市”的表现。该基金一共三位基金经理,苏圻涵投资经理年限长达11年,且一直在管理港股QDII以及沪港深产品,其他两位也有较长时间的香港市场研究经验。与此相反,沪港深产品最多的前海开源基金,从公开资料来看,除曲扬、史程以外,其余掌管沪港深基金的基金经理均无较长的海外投资经历,虽然公司旗下产品均由多位基金经理管理,但基本都出现了这两位的身影,总体分化的表现仍值得注意。
新规后成立的“新产品”受新规的限制,除了安信工业4.0沪港深并未配置港股外,其他带有“港股”字样的基金的港股仓位几乎都比较高。对于这类基金,除了关注基金经理的港股投资能力外,还需留意基金的整体风格。就上半年的表现而言,景顺长城沪港深领先科技为代表的“新产品”以成长风格为主,不少个股也经历了前期的大幅调整存在反弹动力;广发沪港深行业龙头、易方达港股通红利为代表的则以价值风格为主,围绕龙头中概股以及具有估值优势的港股进行配置,走势更接近于恒生指数。而未带有“港股”字样的“新产品”,从类型上看以主题基金为主,例如浙商全景消费二季度通过配置了李宁、申洲国际等港股纺织行业个股,可以一定程度降低单一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但是“新产品”中港股平均仓位为26.21%,港股配置力度普遍不高,因此这类基金可以作为传统主题基金的补充。
此外,由于不受QDII额度限制,目前配置香港市场最方便的路径就是购买投资港股的沪港深基金,但是港股相关研究及投资经验的人才稀缺仍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障碍;并且,作为新推出的跨区域基金类型,沪港深基金普遍缺乏长期业绩作为参照,在监管加码后,新老沪港深基金如何进行资产配置以及业绩的可持续性都有待进一步观察。
(责任编辑:康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