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经V视]金融深一度:个别债券违约是转型期常态特征

2018年06月22日 08:4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21日讯 今年以来,信用债市场的风险事件接连发生,民营企业经营和流动性风险随之显露,特别是5月份,到期债券规模达到全年最高峰的4175亿,对于企业再融资和还款能力形成巨大考验,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针对这一情况,监管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举措,避免违约蔓延、缓解市场的紧张情绪。

  近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和中阅资本总经理孙建波做客中国经济网“金融深一度”访谈栏目,就当前信用债市场的现状、风险事件产生原因等问题展开对话。

 

 
 

 

  信用债市场频繁出现违约事件的原因何在呢?

  徐洪才表示,从去年下半年以来,货币条件处于收紧的状态,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已经回落到8.3%左右,低于名义GDP的增长速度,很多企业是对这种政策的变化还难以适应。“在过去几年,由于相对宽松的货币条件,信用债规模也是快速膨胀的,在这个快速膨胀的过程当中,资金是很充沛的,廉价的,所以这个定价在当时收益率水平也是偏低的,就是它的风险议价不足以覆盖它的风险,那么因此的话,现在也出现一些个别的违约。”

  温彬分析称,首先,今年以来金融监管进一步加强,包括资管新规落地等,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整个银行信用体系是在收紧的,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表外融资在收缩,当这些业务需要回表的时候,银行信贷表内不能完全承接这么大规模的体量,所以出现一些短期的流动性风险,进而就导致了部分债券的违约。其次,今年主要新增的违约债券集中在民营企业,和企业所处行业有很大关系,比如说企业可能原来就在产能过剩的行业,本身就面临是僵尸企业、没有可持续性的问题。另外,企业本身存在公司治理不完善、暂时经营困难等问题。

  孙建波表示,刚性兑付的打破使得原来习惯于乱花钱的企业遭遇资金困难,导致经营出现问题的企业难以为继。真正出问题的公司还是少数,属于个例,可以说是转型期的一个常态特征,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边际意义,风险不容忽视。

  徐洪才和温彬也强调,相对于整个金融市场,包括信用债市场来看,目前信用债违约还是个案的现象,没有出现信用性风险。

  温彬说,“因为我们知道整个信用债的规模现在26万亿,最近违约的也就是几百亿,也就是总体占比不到1%,所以我觉得还是一些特定的行业和个别企业出现这个事件,所以对整个金融市场来说不必过分的担忧。”

(责任编辑:关婧)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