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区块链江湖乱象:“中国大妈”嵌入微商模式

2018年06月11日 07:05    来源: 国际金融报    

  期货玩家、微商团队、网贷高管……形形色色的投资者共闯区块链阵地。

  6月7日早上8点半,在大多数人还挤在地铁上通勤时,2018全球区块链技术应用上海峰会会场内已几乎座无虚席。

  事实上,这已是这一周内上海第三场大型的区块链会议,参与者热情高涨。

  该峰会的一位赞助商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现在参会的人员构成呈现两种趋势:一是原本二级市场的玩家涌入区块链领域;二是不少微商从业人员也开始转战区块链。

  不过,有业内人士发出警示:在热闹背后,隐藏着不少隐患。比如,虚拟货币的币值差异非常大,同时货币价格波动巨大。另外,投资者更要警惕的是那些以区块链为名,行非法传销、集资诈骗为实的骗局。

  嵌入“微商模式”

  在其中一场区块链论坛上,记者发现真正具有技术背景的参会人员并不多,不少参会的嘉宾是满场换名片、加微信的“中国大妈”,还有部分是还没入圈的“门外汉”。

  这场会议的主办方工作人员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可不能小看了这些中年妇女的实力,她们中的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社群。换句话说,就是有较强的社交网络,这正是发币项目方看中的流量入口之一。

  刘女士(化名,前广州某微商团队成员)就是上述工作人员口中的流量入口。

  当记者以区块链自媒体的身份和她接触时,她表示,“自己也是刚从微商转行过来不久,因为现在传统微商利润不太高,所以考虑转型。”

  刘女士说,“我做微商也有好几年了,手上也积累了一些用户资源,之前主要通过几个微信大群卖货。但是现在化妆品类的微商越来越难做,很多明星自己也开始带货,上游利润下降就直接影响我们的分成收入。”

  那么,她又是怎么入了区块链的“坑”呢?

  据记者采访了解到,作为普通投资者(非虚拟货币发行方和交易所),现在想要介入虚拟货币主要有两个时间节点:一个是在币上交易所公开发行前,另一个就是直接在交易所“炒币”。

  刘女士称,她有个朋友的儿子在炒币,一年几万元的本金就赚了几百万元。“但是现在想通过炒币赚几百倍的利润太难了。”刘女士告诉记者,现在开交易所账户既需要身份认证,还有各项复杂的开户过程,不适合我以前的客户群体。

  在刘女士看来,微商的模式更适合在虚拟货币前期还没有上交易所公开发行时介入。“在这个阶段可以更好地向用户宣传营销,用户在购买‘区块链私募产品’时也不像在交易所市场交易那么复杂。”

  而刘女士又是如何通过微商模式玩转币圈的呢?

  据她介绍,现在主要通过手中现有客户拓展,一部分是关系相对而言比较好的老客户,一部分是自己过来问询的客户。现在她和多个发币方的CEO和主要负责人都建立了联系,在考察过公司之后会向群里的人推荐。

  但是,用她的话说,由于她影响力不够大,所以目前与她合作的发币方都属于中小型。

  而做房产销售的王萍(化名)就是被类似于刘女士这样的“客户朋友”介绍投资了一款小众虚拟货币,结果甫一上市便跌破了发行价1元,一路直线跌至每币0.02元。

  “当时一个客户朋友说这个币是和一家区块链公司联合发起的,通过她买还可以有折扣优惠。称他们先以私募的渠道募资,然后再上交易所进行公开发售。”王萍称,当时直接认购了100万元,是通过以太币购买的等值新币。当时,以太坊的价格还在6700元,而现在也只有4000元不到了。

  王萍告诉记者,因为和这位“客户朋友”比较熟悉,对方通过她买了好几套房,也很有钱,所以自己并没有认真做尽调。同时,当时打款买币时并没有签订任何合同,后来发现这个所谓的私募渠道也并没有任何金融牌照。

  复制二级市场玩法

  看上区块链这块诱人蛋糕的还有原本二级市场的玩家,这类玩家直接将二级市场的各种玩法复制到了币圈。

  常年混迹期货圈的张伟(化名,小牛散)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现在的区块链圈,特别对币圈来说,“和20多年前的期货市场太像了,做庄、拉筹、出货、提前埋伏,哪一样不是我们做过的”。

  张伟笑称,“这个场子最大的套利空间就在于其信息不透明性,从募资到发行,再到上交易所,都有很大的操作余地。”

  不过,相较于去年,如今通过新币赚钱的空间已有所缩小。

  “去年发币平均利润还可以达到十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但是现在随着发币成本的提高和市面上的发币团队越来越多,新币可以翻四五倍已经属于非常不错的收益。”张伟坦言,现在所有的核心围绕的是交易所和项目方及其相关利益方展开。

  前述会议赞助商提到,仅在当天的会上就已经接触了5支原来做二级市场现在想转型做区块链的团队。

  “只要是现在二级市场上有的玩法,币圈都可以有,还可以创造新的玩法。”该赞助商称,“现在中国二级市场不好做,但是币圈的二级市场看起来还有不少的发展机会。”

  除了二级市场玩家,连网贷平台都要过来凑区块链的热闹。

  麦子金服创始人兼CEO黄大容就在其中一个区块链分论坛上大谈“麦子金服初探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

  但是,某区块链圈内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网贷平台转型做区块链并没有优势。

  “首先,从社群营销的角度来说,在网贷平台的借款用户年龄合适,但不具备投资基础;而大部分理财用户虽然具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但相对而言年龄偏大,不适合币圈的二级市场投资。其次,开发区块链技术需要很强的技术团队和人才储备,但大部分网贷平台的技术人员并不能达到该水平。”该区块链圈内人士指出。

  现实中就有惨痛的例子。去年,宁波某专注于网贷平台系统开发的公司转型all in区块链,并且以发行价1元的价格在某中型交易所上线了自己的虚拟货币,但是上线后价格持续下跌,交易量持续萎缩,现在价格仅为0.08元/币。

  币圈造富的神话很动听,但是真正暴富的人很少。在这个零和游戏中,大多数玩家还是像王萍这样,玩了半天,还是赔钱离场。

(责任编辑:关婧)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