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因势而变 统筹发力 消除隐患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要“一种病吃一种药”,不能试图“一个方子治百病”
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不仅是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而且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必须战胜的“腊子口”。
当前金融风险是经济周期、结构性因素、体制性因素等叠加共振的必然结果。“世界经济政治形势更加错综复杂”,这是中央对当前世界形势的一个重要判断。正是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中国面临的重大风险正在发生复杂变化。中美贸易摩擦将是一个动态博弈的长期过程,这不仅影响到我国的经贸领域,还会影响到中国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可能出现的异常波动,也将给我国金融领域带来潜在的金融风险。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推动信贷、股市、债市、汇市、楼市健康发展,及时跟进监督,消除隐患。中央把信贷市场、股市、债市、汇市、楼市这“五大市场”相提并论,这是近年来首次出现的提法。这表明,在当前世界经济政治形势更加错综复杂的条件下,“五大市场”对于国内经济金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国内货币市场、股市、债市、楼市、汇市潜伏着一定风险,同时受到国际金融市场大幅波动的叠加影响。使得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变得更加复杂,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因此,对于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要“因势而变”。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这是针对以往“一刀切”去杠杆倾向的精准调整。宏观杠杆率高企,是当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潜在基本因素,因此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最重要的目标任务是促使宏观杠杆率降下来,这包括有效控制和稳定宏观杠杆率。从结构性任务来看,分部门去杠杆,要求对处于较好状态的中央政府、民营企业、居民家庭的杠杆率保持相对稳定,对处于较差状态的地方政府和国企部门的杠杆率重点加大去杠杆力度。分债务类型去杠杆,要求对不同债务类型区别对待,对贷款和债券、信托、资管等非标融资,其面对的债权人、市场敏感度和市场冲击不一样,其处置方式应有所不同,有的可适用于债转股模式,有的要打破刚性兑付,有的要把握节奏和因案施策。
既要保障去杠杆的力度,又要做好杠杆的优化分布。去杠杆不仅要考虑杠杆的总体水平合理,也要实现杠杆的结构合理,形成杠杆的债务类型结构合理,在去杠杆的过程中优化资源配置,从而通过去杠杆推动长期经济增长。去杠杆不是简单地降低杠杆率,要做好政策协同,避免急躁情绪,要在稳的基础上加以识别、评估、应对。在金融回归实体、监管政策“拧紧发条”的过程中,不能期待“毕其功于一役”。应该看到,中国金融市场中部分交叉性金融产品跨市场,风险隐藏于各个环节,这就要求金融稳定委员会协调各个金融监管部门充分做好政策协同,在各部门出台监管措施时,协调好力度和时机,防止短期监管压力叠加过大,因处置风险而发生风险。
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要“统筹发力”。中央已摸清我国潜在金融风险的真实状况、找到其发生的原因来源,制定了整体方案和行动计划,形成八个方面的举措。这些思路和措施,紧紧围绕攻坚战的目标,旨在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金融结构适应性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明显增强,硬性约束制度建设全面加强,系统性风险得到有效防控。
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要“消除隐患”。对影子银行实施穿透式监管,补齐监管短板,要将影子银行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将同业存单、绿色信贷业绩考核纳入央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考核,优化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政策,对资本流动进行逆周期调节;降低不同性质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连带关系,各司其职,各回主业,真正做到“系统性”风险隔离;提高市场信息透明度,建立动态风险预警机制;严格要求影子银行内部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切实提高自身风险防控能力。
针对地方性政府债务,既要科学制定并实施政府中长期资本投融资规划、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又要确立有效的债务清偿责任承担机制,确保存量债务逐步化解。一要规范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发行债券融资,严格PPP模式适用范围,审慎评估政府付费类PPP项目、可行性缺口补助PPP项目发债风险,严禁采用PPP模式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融资;二要建立健全责任主体信用记录,实施PPP项目“黑名单”制度;三要切实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力度;四是在地方债务风险隐现、银行坏账率增加的情况下,精准限制中小银行发行上市,有效引导资本市场资金投向实体经济企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五是要树立针对地方性政府债务失职官员进行“终身追责”的案例,以儆效尤,强化震慑警示作用。
引导国有企业大力去杠杆,加快清理“僵尸企业”。国有企业杠杆率高而资金使用效率低,会导致资源错配和产能过剩。要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一是要从加强高负债企业管控、严防债券兑付风险;二是要加快资金融通、积极稳妥开展市场化债转股;三是要着力加大股权融资力度、大力处置“僵尸企业”。
引导居民部门渐进去杠杆,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建立健全包括房地产市场、银行部门、银行间市场、资本市场等在内的系统性风险防范应对框架,对于房地产市场存在的泡沫,既不能主动去挤破,也不能让泡沫继续扩大,逐步使房地产走上固化长效机制的轨道。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要“一种病吃一种药”,不能试图“一个方子治百病”。
(作者:全国政协常委、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 张连起)
(责任编辑:华青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