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两重任一肩挑 郭树清迎来新使命

2018年03月27日 07:37    来源: 时代周报     曾令俊

  刚刚履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保监” )首任主席的郭树清,迎来了新的使命。他又多了一个新身份:央行党委书记、副行长。也就是说,郭树清身兼央行、银保监两大重量级金融机构要职。

  3月26日,央行内部召开会议,正式宣布易纲担任央行行长、党委副书记;郭树清担任央行党委书记、副行长。

  从内部分工看,易纲负责央行的全面工作,郭树清负责党委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实行行长负责制。行长领导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副行长协助行长工作。

  这样的安排实属罕见。在过往经验中,央行党委书记和行长均为一肩挑,比如周小川就曾担任行长和党委书记达15年之久。郭树清和易纲彼此之间并不陌生,2004年时两者曾有过共事,当时郭树清任副行长,易纲为行长助理。

  “这么做可能主要是为了协调央行和银保监的关系,央行的职能发生了一些变化,银保监的职能同样有了改变,在人事上作出这样的调整起到一个中间人的作用,便于两个部门之间更好沟通。”3月26日,一股份制银行中层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不少分析指出,这一人事安排是为了适应当前监管体制的需要。中国金融监管格局已经从原来的“一行三会”升级为“一委一行两会”(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证监会),而且各方的职能已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金融机构改革后,央行权力更大,需要协调的东西更多,郭树清担任央行党委书记,是为了加强央行和银保监的协调。另外,央行的地位高于银保监和证监会,易纲只是中央候补委员,而其他两个部门的主席都是中央委员,如此安排也是为了和央行的地位相匹配。

  央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主席一肩挑

  随着易纲和郭树清的正式履新,央行新一届的领导班子已经基本成形:60岁的央行行长、党委副书记易纲,62岁的央行党委书记、副行长郭树清,三位央行副行长为52岁的陈雨露、55岁的潘功胜和54岁的范一飞,中央纪委驻中国人民银行纪检组组长是51岁的徐加爱,行长助理为2016年12月履新的刘国强。

  就在几天前,郭树清刚刚履新银保监首任主席、党委书记。在银保监的干部大会上,中组部有关负责人宣布了中央关于银保监党委班子成员任职的决定,除了党委书记郭树清,党委委员有王兆星、陈文辉、黄洪、曹宇、周亮、梁涛、祝树民、李欣然。

  郭树清具有法学博士学位,曾在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等部门担任重要职位,又在山东省等地方有过历练,像他一样有丰富的监管经验,并且在地方主政的官员并不多。

  事实上,自去年回归银监会开始,郭树清就被认为将在新一轮机构调整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银监会这一年左右的时间里,郭树清从严监管,罚单和制度不断,各类“补短板”的措施接踵而至,银行业务以及公司治理也更加规范。

  “郭氏旋风”大概率也将延续至银保监。“保险行业从2017年开始一直在完善监管,因为过去保险业的发展比较粗放,特别是万能险,还有保险公司的资本金存在很多弄虚作假,出现了‘保险不姓保’的现象。”3月24日,中国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刘胜军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所以郭主席一定会把保险公司的规范当成下一步非常重点的工作去推动,因为如果不做的话一定会带来非常严重的风险,这一点应该是一个比较清楚的趋势。”

  在银保监的干部大会上,郭树清指出,要毫不放松地抓好监管工作,确保机构组建和监管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新身份、新挑战

  除了以央行党委书记的身份协调金融监管,担纲银保监主席的郭树清,面前的第一个难题,或许是银监会和保监会如何合并。

  根据银监会官网信息,银保监党委已召开党委会议,成立机构组建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机构改革期间有关工作。郭树清在党委班子成立会上表示,抓紧研究机构组建安排和“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方案意见。

  据时代周报记者梳理,银监会内部设有28个部门,保监会设有15个职能机构和2个事业单位。两者均有的部门包括,办公厅、政策研究局、法规部、财务会计部、人事部、宣传部、国际部等;但对于银行,银监会分为政策银行部、大型银行部、股份制银行部、城市银行部、农村金融部、外资银行部,而保监会分类较为简单,相关部门为财险部、寿险部、中介部和资金部。

  3月22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原来银监和保监的设置确实差别比较大,保监这边更多的是按照业务属性,财产险、人身险、偿付能力、财会,然后外资机构专门有国际部,它是这样来设置的。“但是银监那边的主体部分是按照大银行、股份制银行,还有就是城商行,分机构来监管。这是两会之前在部门设置上有比较大的差异。”

  一个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保监会的部门设置可能向银监会靠近,比如设置中小险企监管部、外资险企监管部等。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设立中小保险公司监管部门的建议,对保险公司实施差别化监管。

  “我不觉得一定是保监向银监制度设置上靠拢,因为银监会原来那种设置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重新去梳理接下来的监管架构,要有一个统筹的考虑。”一位不便具名的保险业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3月24日,银保监排名第一的副主席王兆星出席2018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这也是银保监会成立后他的首次亮相。他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表示,“部门肯定有合并的”。

  从分支机构的情况来看,银监会几乎在全国每个县市都设有分支机构,但保监会却只有36个保监局,另外在5个城市设有保监分局。“暂时还没有具体的动静,都在等上面的通知。”一位地方银监局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朱俊生分析说,保监会现在都是省里面有,然后极个别的地市有,所以总体来讲,地市这级覆盖很少。“整合之后对保险的监管非常有利。因为原来保监这块确实比较薄弱,所以整合之后,能够有一部分力量可以辐射到原来在地市一级比较缺的保监监管力量,这对于市场的监管是比较有利的一件事情。”

  “至于说在县级有没有必要增设保险监督的职能,要看具体情况,因为保险规模比较小,监督起来难度要小很多,所以不一定非要像银行那样在那么多城市有监管。”刘胜军分析道。

  无庸讳言,两者在合并的过程中,面临着人事调整、部门职能重构等问题,但银监会和保监会在职能上面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合并的过程或许并没有外界想象的这么困难。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郝演苏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银行和保险都是利用客户的货币开展业务的金融企业,运作的本质相同。新的银保监正在进行原有的银监与保监机构的合并,预计实行统一的监管框架和制度。

  “保险作为非银金融机构,与银行的差别还是很显著的。即便监管部门合并,在新的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内部可能仍有必要分部门监管。因此,在其内部如何设置银行、保险的具体监管部门以及建立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非常重要。如何分、分到什么程度、如何整合共性的监管部门,提升监管效率,仍需要进一步探索。”朱俊生说道。

  “监管旋风”延续

  一年前,郭树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对于外界传言他回归金融系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主导“三会合并”,郭树清笑着回应道:“这是谣言。”

  “三会合并”虽是谣言,但郭树清将在新一轮金融监管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却是各方所认可的。3月21日,中组部宣布的任命结果,与市场预期一致。这距离郭树清从山东进京仅仅一年左右的时间。

  回顾郭树清的职业生涯,大部分时间都在“啃硬骨头”。2001-2005年,郭树清担任央行副行长,履职两年后便兼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以及中央汇金董事长。当时中国加入WTO箭在弦上,郭树清要面对的,一方面是加速膨胀的外汇储备;另一方面,固定汇率制度遭到外界诸多质疑。

  2005年3月,49岁的郭树清临危受命,“空降”建行。随后花旗集团临时变卦放弃了建行上市顾问和保荐人身份,也不再兑现建行首发前买入股权的承诺。一时之间,建行上市局面尴尬。但经共同努力协调,终于克服困难,完成上市。

  2011年10月,55岁的郭树清接替尚福林,出任证监会主席,伴随着其从“运动员”到“裁判员”身份的置换,A股也进入郭树清时代。他上任伊始便直面发审制度,惊天一问“IPO不审行不行”。至2013年3月卸任证监会主席时,郭树清担任证监会主席的506天,提出的各项制度调整政策达70项,相当于每七天就有一项新举措。

  在任银监会主席的这一年时间里,郭树清以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为主要抓手,组织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各级监管机构以问题导向加大治理力度,开展了“三三四”等专项治理行动。

  在2017年3月末至4月上旬期间,银监会新规密集下发,两周时间下达了7个监管文件,银行业迎来了严监管时期。郭树清来到银监会后,也被外界称为带来了一股“郭式强监管旋风”。

  对于一年来执掌银监会治理金融乱象的成果,郭树清3月17日用了三个字来评价,“还可以”。

  银行业已经领教了“郭氏旋风”的威力,这样的工作作风大概率将延伸至银保监,监管仍会非常严格。郭树清则在任命大会上表态,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抓紧抓好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等重点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事实上,这些年,保险行业乱象不少,比如一些资本大鳄依靠万能险获取的低成本资金在二级市场上兴风作浪、违规的海外投资、保险牌照倒卖等。“从2017年开始,保险行业的监管就很严格,这次合并之后,监管的方式和具体的项目上可能有些新的思路。”上述保险业人士说道。

  刘胜军称,作为第一任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面临艰巨的挑战:处置“僵尸企业”,化解不良资产;推动银行体制改革,让银行真正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放贷;如何让“保险姓保”;完善银行保险监管,实现金融监管的与时俱进;打破刚性兑付,尤其是银行理财产品;促进“银行服务实体经济”。

  上述种种问题,都需要有严格的监管框架来做保障。朱俊生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银保合并之后,大家普遍的预期是强化以资本为核心的审慎监管,就是主要考虑资本以及通过这个来约束保险公司,在开展业务的时候能够自我约束,包括开展投资业务的时候。

  “强化这样一个监管会有很大的好处,第一监管部门会关注很核心的东西就是资本,防止保险公司盲目地扩张带来一些风险;但另一方面也会让市场主体有比较多的行动空间和自由,让效率跟活力也有所保证,这是比较可取的一种方式。”朱俊生说道。

  在具体的监管思路上,郝演苏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新的银保监将会重新整合与梳理业务线,储蓄与中短期理财产品由银行经营,风险保障型产品和养老或年金类长期理财产品由保险公司经营。“同时,出于跑了和尚跑不了庙的思维,监管机构将进一步扩大银保合作力度。”

(责任编辑:马欣)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两重任一肩挑 郭树清迎来新使命

2018-03-27 07:37 来源:时代周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