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里,除了官员、国企负责人、民营企业家以外,也有在外资企业任职的委员。他们建言献策,对我国的进一步改革开放起到了重要作用。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李一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专访时,就预防金融系统性风险、金融业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记者:您这次带来的提案是关于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否详细介绍一下?
李一:党的十九大报告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为三大攻坚战之首,并强调要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是决胜小康的关键之战,是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我们认为,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关键是用科学的思路、方法和手段对各类非正规金融行为进行监管。
当前,有关各方已对非正规金融行为的复杂性和危害性达成了共识,也意识到了现行分业监管体制的局限性,但在如何科学认识和应对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对非正规金融行为的统计口径混乱,经常把非正规储蓄工具、中介管道和信贷业务混为一谈,导致重复计算。其次,在监管实践中,往往只看非正规信贷、中介管道或储蓄的某一方面,而非按资金流动的方向进行全面研究。最后,缺乏顶层设计,未能对非正规金融行为体系进行整体、重点和系统的监控。
记者:您在外资金融机构任职,依您看来,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有哪些国际经验中国可以借鉴?
李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欧美主要发达国家都对其金融监管框架实施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特别是把对非正规金融行为的监管放在重要地位,提出了许多好的做法。以美国为例:一是顶层设计。长期以来,美国金融监管格局以碎片化、复杂化、属地化著称,严重限制了联邦和地方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而《多德弗兰克法》要求所有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都必须接受更严格的并表监管,强调要考虑系统性金融风险,并第一次在法律层面明确了美联储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二是科学统计。美国根据《多德弗兰克法》新增了下设于财政部但又相对独立的金融研究办公室,主要职责是以金融稳定为目标,集中收集并标准化金融业的数据,定期向国会报告其运营状况和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分析。三是重点监控。次贷危机是放松金融监管的直接后果。《多德弗兰克法》严格限制商业银行从事次贷等非正规金融业务,要求规范信息披露,强化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
记者:除防范金融风险外,您对金融市场开放有什么样的见解?摩根大通在中国又会有什么新动作?
李一: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政府近期推出了一系列充满魄力的改革举措,大力推进广泛的经济改革,开放中国金融市场。金融市场开放和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相辅相成。摩根大通对中国政府致力于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的决定和举措表示欢迎,并为“新时代”所带来的新机遇感到兴奋。中国市场对摩根大通全球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尤其是中国企业在逐步壮大走向国际舞台之际,摩根大通可以更好地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在可预见的未来,摩根大通将继续在中国加大投入,专注挖掘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以及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需求和痛点,充分利用摩根大通的全球网络、全方位的业务平台以及卓越领先的产品能力,实现摩根大通与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在新时代共同成长。
记者:您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怎么看?今年2月,中国央行决定授权美国摩根大通银行(JP Morgan Chase Bank, N.A.)担任美国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对此,摩根大通将如何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李一:毫无疑问,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自从2009年7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式启动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在过去近10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2016年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更是成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和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中国金融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以及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走出去”的步伐不断迈进,预计人民币的市场份额未来还将增加。
摩根大通作为中国人民银行授权的首家非中资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在美国以及跨境交易中的使用。
(责任编辑: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