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9日讯(记者华青剑)昨晚,证监会网站公布了第十七届发审委2018年第41次会议审核结果公告,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富士康)首发过会。从今年2月1日富士康提交招股书申报稿算起,到过会仅仅用了36天,创造了A股市场IPO的新速度。
据悉,富士康拟在上交所上市,保荐机构为中金公司,募资将用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云计算及高效能运算平台、高效运算数据中心、通信网络及云服务设备、5G及物联网互联互通解决方案、智能制造新技术研发应用、智能制造产业升级、智能制造产能扩建八个项目,总投资额高达272.53亿元。
统计显示,2017年A股共有436家企业完成发行上市,募资总额超过2300亿元,发行费用超211亿元,其中发行与承销费用约156亿元。按此计算,在富士康IPO项目上,中金公司狂赚18亿元。
招股书显示,富士康成立于2015年3月6日。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共有员工约26.9万人,其中30岁以下的员工人数达16.05万人,占比59.65%。2015年至2017年,富士康实现营收分别为2728亿元、2727亿元及3545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43.50亿元、143.66亿元和158.68亿元,净利润率分别为5.26%、5.27%和4.48%。截至2017年末,富士康总资产为1485.96亿元,总负债为 1204.14亿元,负债率约81%,相比于截至2016年底的43%上涨了近一倍。
富士康由于受电子制造业低毛利的市场现状限制,该公司的毛利率并不出彩。从招股说明书披露的近三年经营数据来看,其毛利率长期维持在低水平,2015年-2017年分别为10.50%、10.65%以及10.14%。
富士康并没有公布前五大客户的具体名单。富士康称其主要客户包括亚马逊、苹果、思科、戴尔等企业。2017年,其对前五名客户的合计营业收入数占当期营业收入的72.98%,并称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向单个客户的销售比例超过总额50%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富士康提到了与鸿海旗下富智康集团等存在同业竞争的情况。而同业竞争的焦点依旧与苹果有关。因此,多家媒体报道称富士康“苹果依赖症依旧”。
昨晚,发审委会议提出询问的问题主要围绕“关联交易、公司治理、募投项目、财务指标、员工劳动保障”五个方面。
比如,发审委要求富士康说明,关联交易的原因及必要性、关联交易的决策程序及定价机制,如何保证关联交易定价公允,规范并减少关联交易的措施;鸿海精密控制的两家巴西公司及富智康所从事业务是否与发行人存在竞争关系,有关措施是否切实可行,发行人利益是否得到充分有效保护;鸿海精密目前许可发行人使用的注册商标(“Foxconn”及“富士康”)在发行人生产经营中的作用,如何保证发行人对该等商标使用权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针对富士康董事会中有多名董事及高管在关联方兼职,又系控股型公司,其利润主要来源于对子公司的投资所得。发审委提出,发行人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建立了完备的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及风险管控制度;各子公司是否建立明确、可实施的分红政策,保证发行人具有持续稳定的现金分红能力。
而报告期内,发行人财务指标呈现低毛利率、高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较高的特点。发审委提出,结合三项费用、资产周转率等说明低毛利率、高净资产收益率的形成原因,以及对发行人盈利能力的影响;结合资产负债结构,说明现金流能否确保发行人的正常生产经营。
(责任编辑: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