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发改委提部分领域外资股比限制放宽或取消 汽车业关注落地时间

2018年03月08日 07:18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汽车领域合资股比放开的实施时间或再度逼近。

  3月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在会上透露,中国要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2018年,发改委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进一步修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把自贸区试行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逐步扩大到全国,大幅提高服务业开放水平,全面放开一般制造业,在一些领域放宽或取消外资股比限制,放宽或取消经营范围的限制。

  这并不是相关部委领导第一次提出放开合资股比。在汽车行业,合资股比是否放开已热议多年。此次发改委提出一些领域放宽或取消外资股比限制,是否意味着汽车行业的合资股比放开也将提上日程?

  对此,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实际上,在今年的全国两会前,汽车行业已意识到股比放开势在必行,只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而已。”

  股比放开已热议多年

  事实上,关于外资股比放开,汽车行业内已热议多年。根据《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第四十八条规定:汽车整车、专用汽车、农用运输车和摩托车中外合资生产企业的中方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 。

  但随着近几年国内汽车市场的变化,放开合资股比限制成为业内关注焦点。

  在2014年的汽车界“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曾指出,“工信部所管辖范围内,如钢铁、化纤等,会分时段有序放开合资股比,汽车业会往后放一放。”

  当时,汽车行业普遍担心的问题是,合资股比放开会对处于上升势头的自主品牌发展带来冲击。而赞成放开的意见则认为,股比限制政策使国有汽车集团满足于现有的市场利益,自主创新动力不足。

  吉利是当时少有的赞成派之一。“50:50股比的放开,不是简单地从中国的汽车公司利益角度出发,而是要从整个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出发。如果不放开股比,长期看来会损害国家竞争力。”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如是说。

  2016年4月,在中国汽车论坛闭门峰会上,苗圩曾表示,“长则8年,短则3~5年合资股比就会放开”。这也是政府层面首次透露汽车合资企业股比放开的时间表,但彼时,行业内依然有不赞同的声音。

  在同年7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举行的一次座谈会上,中汽协常务副会长董扬算了一笔账,“2014年,合资车企的利润为670亿元,让出一个百分点就是67亿元;如果在股比上做出让步,我们将失去主导权。”

  2017年4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委三部委在联合印发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将完善内外资投资管理制度,有序放开合资企业股比限制。

  至此,汽车业内普遍意识到,合资股比开放是必然趋势,业内也开始把关注重点聚焦在怎样放开以及何时放开上。

  放开只是时间问题?

  事实上,在业内热议合资股比放开的这几年中,中国汽车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3年,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占有率为40.3%,2017年已提升到43.9%。

  “现在的中国汽车产业不是20年前能比的,已有了相当的积累,可以参与广泛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要面对挑战。”付于武告诉记者,国家发改委现在再提一些领域放宽或取消外资股比限制,或也是基于当下的情况做出的改变,“我们的技术、资本、团队、管理以及人才储备都不可与以前同日而语,放开股比没什么可怕的。放开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一旦放开,对大型国有车企肯定会产生一定影响,比如一汽、上汽、东风等车企的主要利润来源就是合资企业。”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说,“这些车企旗下自主品牌发展也要依赖合资公司带来的利润和技术,合资股比放开对这些企业发展自主品牌来说,不管是资金还是人才,都是相对不利的,但也会倒逼他们加快自主品牌的创新发展。”

  该汽车行业分析师还指出,一旦外方股东掌握更多股权,中方股东的话语权就有可能会被削弱,企业发展方向等也可能发生变化。“从目前来看,汽车行业合资股比放开的落地时间可能还比较远。”

  值得注意的是,自贸区的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放开时间点会更近一些。去年11月9日,外交部网站发消息称,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中美两国元首会晤达成多方面重要共识,其中与汽车产业有关的共识包括,“逐步适当降低汽车关税,以及在2018年6月前在自贸试验区范围内开展放开专用车和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试点工作”。

  去年10月,董扬曾公开表示,“新能源汽车的合资股比限制将放松,最早到2018年将允许外资新能源汽车企业在自贸区建立独资公司。”

  付于武认为,“现在新批的汽车合资项目只可能是新能源,基于此趋势判断,新能源汽车的外资股比限制会先放开,但具体的政策还未出台。”

(责任编辑:马欣)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