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基金总经理林传辉
2003年,被称作公募基金业的“寒冬”之年。正是在这一年,广发基金呱呱坠地。经过14年的发展,广发基金已初步成为一家产品完备、具备多元投资能力和多资产配置能力的资产管理公司,在规模和业务结构上都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绩,跻身行业领先梯队。
从公司筹建开始,林传辉就一路陪伴着广发基金的成长。14年的总经理生涯,也让林传辉成为整个公募行业中罕有的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经理之一。
在中国公募基金业即将迎来20周年之际,上海证券报记者独家专访了林传辉,倾听他对公募基金行业未来发展的展望。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
“新时代的大背景赋予各行各业更丰富的发展内涵。公募基金作为普惠金融的代表之一和资本市场重要的参与主体,应积极投身这一伟大时代。”林传辉表示。
在他看来,基金公司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基金行业成立20年来,在资产管理规模、投资能力建设、信托文化构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一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时代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因此,基金公司要自觉地把自身发展放到时代大局之中,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国家战略。这意味着,基金公司首先要主动防控风险,通过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规范投资运作、加大合规风控体系建设等,管控好个体风险和行业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为经济转型和深化改革提供稳定的金融环境。其次,要推动资金脱虚向实,杜绝监管套利等经营行为,积极促进直接融资功能的提升,支持实体企业降杠杆、降成本。最后,要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支持建设制造强国等国家发展战略。
基金公司的第二个任务是,在服务居民理财、助力养老金资产保值增值方面要有新作为。随着人们投资需求的日益增加和多元化,基金行业需要不断优化供给体系,在过往积累的股票、债券投资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的投资领域和业务前沿。基金公司应把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通过专业的投资管理,切实帮助客户获得长期稳健收益。
基金公司的第三个任务是,在参与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和养老基金投资管理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养老金投资经验,进一步提高养老金投资管理能力,并积极投身我国养老金第三支柱的建设发展,以专业能力助力全社会养老金资产的保值增值。
基金公司的第四个任务是,在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引领资管行业发展中要发挥更大的作用。近年来公募基金业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简单地追求规模的增长,弱化了资管能力的锻造和提升。比如,基金公司作为专业的机构投资者,持有A股市值的占比逐渐下降,未能充分体现资源配置、价值投资的买方力量。
林传辉认为,伴随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持续推进和资产管理行业回归本源,基金公司要把握时代赋予的宝贵机遇,将发展理念由追求速度和规模转变为追求高质量发展,将20年积累的主动管理经验发扬光大,切实发挥机构投资者价格发现、风险管理、资源配置等功能,为国家的强盛作出更大的贡献。
切实解决资管需求矛盾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财富不断积累,人们对投资理财的需求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林传辉告诉记者。这些新特点包括:一是投资者对投资品类的需求更加多元,从早期的以股票投资为主,发展到余额理财、境外投资、另类投资等多样化理财需求。二是投资的个性化程度不断加深,特别是随着客户主体的多元化,不同投资者具有不同的投资目标和风险偏好。三是对长期稳健收益有更高要求,除了获得单一资产的回报,还希望通过有效的资产配置服务,获取养老、教育等各类场景下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
然而,与客户的需求相比,国内资产管理行业还存在较大的完善空间。林传辉举例称,资管行业的短板目前主要集中在四大领域:一是资管机构的投资能力仍主要集中在股票、债券、货币方面,海外投资、商品、REITs等另类投资亟待发展。二是产品类型的多元化不足,同质化较为严重。三是资产配置业务发展历史较短,相应的投资能力还需进一步锤炼。四是产品净值波动性较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客户的理财体验。
基于上述矛盾,林传辉认为,基金行业迫切需要丰富投资供给,通过积极有效的资产配置,满足人们日益增长、日趋多元的财富管理需求。
具体而言,有四大方向值得探索。一是在监管允许的范围内,扩大业务边界,丰富底层资产,着力开发海外投资及另类投资产品。二是加强产品的工具属性,严格契约,明晰风格。三是在量化策略、对冲策略日臻成熟的背景下,增强绝对收益获取能力。四是发展FOF、MOM等配置型产品,在降低组合波动的同时为投资者获取稳健的长期回报。
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
近年来,金融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资金脱实向虚等问题。
林传辉表示,基金公司作为金融市场重要的参与主体,肩负着公众投资者重托,承载着服务大众理财、优化资源配置等重大使命,应从四大方面入手,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首先,降低投资杠杆,缓释金融风险。具体而言,一方面从产品设计入手,限制发展杠杆型基金产品;另一方面,从基金投资入手,根据自身风控能力,合理下移投资组合的杠杆率,减少收益波动,加大流动性风险的管控。
其次,回归本源,增强为实体经济 “供血”的能力。资金在金融体系的自我循环扭曲了资金定价,推高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同时也拉长了资金链条,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因此,基金行业要积极回归主业,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当前基金业应弱化对规模排名的关注,减少某一时点银行与货币基金之间的大额资金腾挪。当然,加大权益类投资也是基金公司一大任务。以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遵循产业发展逻辑,将资金配置到实体经济最需要的地方。此外,在助力上市公司成长、践行社会责任(ESG)投资等方面,公募基金同样可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第三,杜绝套利的行为模式,回归资产管理本源。前几年大资管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分业监管模式下各类机构开展业务的标准和规则各异,由此催生出层层嵌套的制度套利模式。未来,基金行业要将经营重心回归资产管理本源,切实做好为大众理财的本职工作。
最后,公募基金要通过子公司丰富业务内涵,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比如,顺应国家住房政策导向,探索REITs业务,积极开展其他资产证券化业务,盘活存量资产,加大股权投资等,这些都是未来值得探索的方向。
创新要务实求真
林传辉认为,创新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基金行业的创新应紧扣新时代背景。“创新要能够切实解决需求,其中包括解决居民理财和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林传辉说,在服务居民理财方面,公募基金既要以产品创新优化供给,满足投资者多元的理财需求,也要以服务模式创新弥补行业的投顾短板,通过FOF、MOM、智能投顾等方式提供资产配置服务,解决投资者“选基难、择时难”等问题,提升客户的盈利体验。
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他认为,公募基金既要创设新的投资工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企改革等,也要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投资理念,构建ESG投资体系以支持绿色发展。
林传辉强调,创新要有利于提高效率和风险防范能力。“对比美国等成熟市场,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运行效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成熟和应用,金融科技正在成为提升投资、运营、服务效率和风险防范控制能力的重要手段,有望引领行业的创新方向。”他说。
开放带来机遇和挑战
国际化是我国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由阶段。林传辉表示,在国家有序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过程中,基金公司也应紧跟政策节奏,积极进取。
“面对国际化浪潮,基金行业既迎来机遇也面临挑战。”林传辉认为,从“走出去”和“引进来”两个角度观察,“走出去”扩大了投资区域,丰富了投资工具,使基金公司的投资能力圈得以延伸,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全球资产配置需求。另外,基金公司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面临熟悉监管制度环境、国际人才匮乏、国际品牌和知名度较弱等挑战。
而“引进来”的过程,同样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林传辉说,就机遇而言,一是QFII/RQFII制度不断完善、互联互通、A股纳入MSCI指数等,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外机构投资者配置中国资产,为基金行业获取海外资金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是伴随海外专业机构客户的增加,其先进的投资理念和管理人遴选体系将促使内地基金公司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
就挑战而言,国家放开金融机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海外资管机构的到来将重塑行业竞争格局。“目前已有10家外商独资机构获得私募资管牌照。随着在华业务的扩张,外资机构对投研人才的需求将日益迫切。此外,外资机构往往具备先进的投资理念和方法、丰富的全球投资经验及历经市场考验的风控能力等,在服务大型机构投资者和高净值客户方面更具优势。可以预计,未来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林传辉说。
“不论是‘走出去’还是‘引进来’,基金公司都应该主动拥抱国际化大趋势,锻造投资能力,加强产品创新,提升客户营销服务水平,在全球资管竞争中由一个旁观者、跟随者,逐渐转变为参与者、引领者。”林传辉表示。
(责任编辑:康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