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日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消费金融高层论坛上,业内人士表示,伴随消费金融市场发展而来的风险问题正困扰着整个行业,合规经营已是消费金融行业准入的基本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消费金融公司的商业模式也面临调整。
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自2015年起快速升温,2016年各类参与主体大胆尝试了线下和线上多种业务模式,市场快速扩容。论坛发布的《2017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指出,最早试水行业并纳入监管的合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整体表现极佳,已然成为消费金融市场的中坚力量;有雄厚资本支撑的商业银行次之;而依靠大数据优势的电商系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也在快速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消费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整个行业。与会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消费金融的风险集中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方面主要体现在杠杆率上,近几年居民部门的杠杆率边际贡献在增加,消费金融要发展,但也不能成为居民部门过度加杠杆的渠道;微观方面,部分消费金融公司也存在信用风险、资产充足率以及流动性方面的风险。
近两年,国家政策对消费金融市场经历了从鼓励创新到规范发展的转变,尤其是进入2017年以来,国家更是接连出台政策严管。经过一系列整治,合规经营已是消费金融行业准入的基本要求。报告建议,在合规方面,一是将各类消费信贷企业纳入统一的监管体系,二是加强内部风险管理,三是建立完备的个人征信系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员王刚预计,在互联网金融合规经营背景下,消费金融公司的商业模式面临调整,将从高收益高风险模式转化为适度风险适度经营收益的模式。“风控是经营的生命线,消费金融在经营中要把风险把控住。”他表示。
与会人士也表示,中国消费金融市场在规范发展的同时,也需与创新并行。捷信集团董事会董事梅恺威表示,监管在鼓励创新和控制风险方面实现平衡非常重要。“监管环境约束和条条框框过多的话就不利于创新的发展,但是鼓励创新太多的话又会产生一定风险。”他说。
(责任编辑: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