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白马“失前蹄” 震荡市关注主题投资

2017年12月28日 07:16    来源: 中国证券报    

  12月以来,出于对大盘后市不确定性上升,投资者防御心理再起,白马股也展开了一轮显著回调。短期来看,由于年末因素,做好必要的防御固然重要;但从中长期来看,后市其实并不悲观。

  分析人士指出,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每年都会有一轮春季行情,历史虽不会简单重演,但总是惊人的相似。通过对过往行情的观察,不难发现年初行情一般都将围绕宏观或产业政策展开,这也就是说年初时段的所谓“春季躁动”中,机会或将主要来自主题投资。

  短期白马股难有起色

  12月以来,指数波动有所加大出于对后市不确定性的担忧,投资者防御心理再起。

  一方面,近期白马股展开了一轮显著回调。同时,包括中国平安、海康威视、立讯精密、贵州茅台、上汽集团等多只白马股近期也频繁现身大宗交易平台。其中,白马龙头贵州茅台和中国平安两只股票,在最近三个月分别发生了58笔和59笔大宗交易,中国平安更是近三月来大宗交易成交金额最高的股票。而二级市场成交量低迷叠加解禁高峰的来袭,也被认为是促使大宗交易频繁化的因素。

  另一方面,从场内外资金流向来看,近期场内外资金也始终未曾形成一致。一边是场内主力资金离场加速,另一边则是以杠杆资金为代表的场外资金仍在万亿元高位以上,而相对低位的两市成交量也预示着存量博弈态势依然清晰。从板块来看,盘面震荡回调后,白马股的估值也有所回调,具备了一定配置价值。然而,由于市场过于纠结收复3300点关口,投资者普遍担心追涨杀跌等非理性情绪仍有可能使这些已回调充分的白马再次成为被“错杀”的对象。做多意愿因此也有些迟疑。

  然而经历了一个多月幅度较深的回调后,当前以食品饮料、家电、电子为代表的白马板块基本已经回到合理业绩预期可以支撑的估值范围。在结构分化持续之下,前期涨幅较大的个股都已出现获利盘了结,大部分前期回调中仍相对坚挺的龙头白马股也都出现了一定调整;相反,从昨日实际的交易情况来看,前期跌幅靠前的周期板块近两个交易日的相对表现反而最好。这说明了资金在当前板块交易结构方面的确已出现了一定改善。

  但分析人士也表示,这并不意味着白马板块短期已重新具备了能获取超额收益特质。首先,从估值来说,在经历了较为深度的回调,但是白酒、家电估值依然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其次则是全球进入货币收紧时代来临已经确定,白马估值仍将受到流动性压力,价值重估的可能性不大。再次,在2017年12月-2018年1月的业绩真空期中,个股业绩预期料还将反复,不确定性尚存。因此,白马股目前虽然存在配置的价值,但短期博得超额收益的可能性也依然较低。

  调整在所难免

  其实今年以来多数行业都经历了一个从“强者恒强”到“强者更强”的过程,部分行业甚至已经透支了未来预期。此前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就曾发文表示,随着对前期领涨板块估值透支的争论,市场转入调整。但观察全球权益市场的趋势和经济基本面数据,这似乎是阶段性的修正,而非新趋势的开始。

  从价值被低估到价值逐渐合理,再到局部出现一定泡沫的这一过程伴随着市场乐观预期的不断升温。众所周知,投资最重要的就是预期,而当业绩增长比预期乐观时,这种正差异,意味着股票价格的加速上涨以及人们不断上调对于企业前景的预期;而当股票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之后,乐观预期会追上,甚至超过业绩增长的幅度,这时也往往意味着此前预期的正差异逐渐被抹平,甚至扭转,出现负差异。当负差异出现时,简单来说就是对这些股票的预期已偏离实际价值。而由于年报前的业绩真空期,一旦白马们不再满足人们的预期,短期业绩难以验证,调整也就在所难免。

  针对后市,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前期以大消费和超级品牌为代表的白马股高企,积累了大量获利头寸,部分资金进行变现其实也是正常的现象,属于正常的调整。而由于其长期业绩具有稳健性以及绝对的市场占有率,未来稳定增长的业绩依然能逐步消化估值,调整后依然是机会。此外,近期这些板块在震荡回调的过程中并未出现单边下行,而是呈现出“退二进一”的稳健回调,这也说明了后市投资者仍可积极关注和布局调整后的机会。

  短期来看,出于年末因素扰动,做好必要的防御固然重要;但从中长期来看,后市其实并不悲观。首先,过去两年,宏观经济包括监管政策发生了很多变化,使得整个市场长期慢牛这样的基础已经具备,从数据上看,A股上市公司企业盈利走势明显好于宏观经济走势,说明了其实在过去几年时间里,通过供给侧改革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上市公司集中度正在缓慢提升,盈利韧性也在增强,增速可观。同时,由于监管层这一两年出台限制套利政策,此后市场有望更加健康。在此背景下,后市拥有更高业绩确定性的白马股仍将是未来配置的重要方向。

  关注主题投资机会

  历史虽不会简单重演,但总是惊人的相似。进入1月份后,市场将面临宏观经济数据真空期,资金面偏松,而随着年报业绩的陆续披露,机构也开始布局年度行情。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每年都会有一轮春季行情。

  根据统计,从2010年到2017年8年期间,A股市场存在明显的春季行情,2011年、2012年、2014年、2016年和2017年五年的春季行情均在1月份启动,2010年和2015年在2月份启动,比较特殊的是2013年在上年的12月份就已提前启动。但统计也显示,历年来12月底-1月初的这段时间里,涨幅较大的行业与全年业绩增速较高的板块重合度较低。此外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不难发现年初行情一般都是围绕宏观或是产业政策展开,这也就是说年初时段的所谓“春季躁动”中,主要机会或将来主题投资。

  海通证券(行情600837,诊股)(港股06837)表示,岁末年初的阶段性行情之所以称为“春季躁动”行情,就是因为行情本身与基本面的关系不大,此期间政策和事件将是行情的主要驱动力,而主题投资无疑是“春季躁动”的主要特征。回顾过去几年历史可见,“春季躁动”行情中领涨的行业与全年领涨的行业重合度比较低。因为,年初的行情偏重主题,而全年领涨的行业最终源于基本面,通常3-4月随着宏微观数据逐渐明朗,年报和一季报业绩趋势确认各个行业的基本面趋势后,全年的主流行业和板块才将逐渐确立。

  针对备战此次“春季躁动”,该机构认为可优先关注先进制造与通胀主题。海通证券指出,新时代的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发展新产业,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而过去1-2年我国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主要聚焦在“三去”和“一降”,而补短板依旧任重道远。补短板的实质是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在发展先进制造。此外由于年初通胀将处在全年高点,通胀相关主题也值得重视。

(责任编辑:华青剑)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