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知豆迎多氟多战略入股 将在电池及采购领域抱团作战

2017年11月15日 07:31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已完成A轮10亿元融资的知豆汽车,于近日迎来了新的战略投资者。《证券日报》记者11月10日从知豆汽车方面了解到,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多氟多”)将战略入股知豆,目前具体的入股比例还在商谈过程中。

  11月14日,多氟多公告称,近日公司与知豆汽车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战略投资、动力锂电池、整车采购等方面达成系列深度合作。

  根据该协议显示,多氟多控股子公司多氟多(焦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焦作新能源”),与知豆汽车长期以来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未来知豆汽车在电池总成的采购上,多氟多将给予知豆汽车最优惠条件,同等情况下,知豆汽车应优先采购焦作新能源生产的产品,采购金额占年度总采购金额的比例不低于40%。

  另一方面,多氟多及多氟多关联方承诺向知豆汽车每年购买不低于1万台安装多氟多电池的新能源汽车;知豆汽车承诺以市场最优惠条件销售车辆;开放合肥、焦作、邢台、烟台等城市的代理权;多氟多及多氟多关联方有权在协商区域内使用知豆汽车推广共享汽车等相关业务。

  同时,将对多氟多全面开放关于知豆汽车使用多氟多电池运行的全面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按照通讯协议,把电池相关数据实时传输到多氟多电池监控平台。包括:车辆相关信息(车型、VIN、 电池编号、生产/销售日期、车主信息、维修保养记录)、电池的电压、电流、SOC、 充放电状态/次数、行驶里程等等。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知豆汽车是由吉利集团(宁波)有限公司、新大洋机电集团有限公司、金沙江联合创业投资企业等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多氟多方面表示,公司与知豆汽车建立战略合作,对公司进一步拓展电动汽车领域的产品与市场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合作,促进双方在新能源领域的协同发展。

  但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5年,多氟多就通过并购获得河北红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星汽车),意图打通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在已有新能源车厂的情况下再次入股知豆,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对此,有多氟多内部工作人员表示,锂电池行业竞争比较激烈,此次合作将有利于促进公司电池的销售。而有不愿具名的分析师认为,红星汽车的产能还比较有限,目前主要以集中改造和设备升级为主。

  《证券日报》记者查阅多氟多2017年中报发现,报告期内,红星汽车开发了纯电动SUV和纯电动物流车,正处于生产准备阶段。彼时公司方面表示,“将根据市场情况启动生产和销售”。

  上述分析师表示,鉴于知豆D3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突破性进展,多氟多此次选择与知豆合作,或正是基于对知豆未来发展的乐观预期。

  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10月份,知豆品牌微型纯电动车销量为4502台,同比增长36%;今年前10个月,知豆累计销量3.7万台,同比增幅高达133%,在新能源乘用车企业中,位列第3名。

  对此,有汽车分析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道路上,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是核心电池技术的突破。在他看来,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它决定着电动汽车行驶里程和续航能力,是目前市场上电动汽车研发的重点,更是未来行业走向的重要影响因素。

  他提到,随着近年来市场竞争逐渐白热化,动力电池与车企抱团作战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目前产业链资本合作也成了一种趋势。

  从这个角度来看,多氟多和知豆的战略同盟是典型案例之一。他认为,多氟多通过入股知豆加强双方的纽带关系,同时加强在动力电池以及新能源车辆方面的采购捆绑。而知豆则可借助多氟多在核心动力锂电系统技术和产业规模上的优势,进一步保持产品在技术领域的优势地位。


(责任编辑: 马欣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