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恒邦股份业绩修改撞上员工持股节奏 巧合还是预设?

2017年11月13日 07:21    来源: 投资者报    

  前脚刚刚以低价完成员工持股计划,后脚就公布大幅改善的业绩预告修正,股价也迎来了时隔6个月之后的首次大幅上涨,这惊人的巧合难免让投资者心生疑惑

  《投资者报》记者 刘露扬

  企业公开披露的信息,一直以来都被投资者认为是值得信赖的投资决策“风向标”之一;对企业来说,能够公布对业绩的正面预期,以获得投资者的青睐,也理应是可遇不可求的美事一桩。然而,有这么一家上市公司却一反常态,奉行“低调行事”的原则,对自己业绩的估算十分“谨慎”,甚至可以说是“过度谦虚”。

  近日,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002237.SZ,下称“恒邦股份”)公布三季报,业绩喜人。然而,早在今年一季报中,恒邦股份对于今年业绩的预测却并不乐观,7月13日,恒邦股份还发布了《业绩预告修改》来进行调整。

  修改业绩预测,似乎也不是一件罕见的事情。然而,当结合恒邦股份今年开始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起止时间点与发布、修正业绩预告的时间点出现惊人的巧合时,却让人隐隐觉得,事情的背后并没有那么简单。对此,《投资者报》记者向恒邦股份的相关负责人提出了疑问,然而面对解释的机会,公司方面的相关负责人却选择了三缄其口,并未给出明确的答复。

  业绩修改疑云

  恒邦股份于1994年2月18日成立,是山东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从事黄金探、采、选、冶及化工生产等。

  根据10月28日恒邦股份公布的三季报数据显示,公司2017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163.18亿元,同比增长39.5%;有色冶炼加工行业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为23.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2亿元,同比增长55.27%。同时,恒邦股份还对2017年全年的业绩进行了预告,公司净利润为3.46亿元~4.07亿元,上年同期为2.03亿元,同比增长70%~100%。

  对于公司业绩增长的预测,公司表示,由于公司生产技术指标提升,产品销量实现增加。

  其实早在今年8月18日恒邦股份公布的半年报中,这种增长的趋势就已经开始显现,公司半年度营业收入102.50亿元,同比增加36.1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7亿元,同比增加77.59%。

  然而,再向前追溯,在今年4月8日公布的一季报中,恒邦股份对上半年的业绩预计增长幅度仅在10%~40%之间。7月13日,公司发布了2017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将增长区间改为50%~80%。对此,恒邦股份的解释是:公司主营产品金、银、铜销售量及销售价格较去年同期上升,导致利润增长。当日,公司股价受刺激大幅上涨5.63%,随后继续大幅上涨,股价表现明显优于同期市场平均涨幅。

  令人不解的是,结合市场走势来看,今年上半年,黄金价格的涨幅主要是在1到3月之间完成的,四五六3个月则一直处于一个横盘震荡的状态;而公司的另一主营产品银的价格,在四五六3个月甚至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跌。

  公司解释的业绩预告修改原因与市场的实际走向并不相符,令人感到困惑,然而,结合公司的另一件大事——员工持股购买计划来看,就可以看出一些玄机了。

  员工持股计划

  从今年1月份,恒邦股份开始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至7月12日购买全部完成,整个过程历时半年之久,在此期间,恒邦股份多次通过二级市场购买的方式购得公司股票。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17年7月12日,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已完成股票购买,“兴业信托-恒邦1期员工持股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已累计购买公司股票4551万股,交易均价约为10.61元/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4.9991%。

  次日,公司则发布2017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司股价开始一波大涨。

  根据恒邦股份公开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16年年末的预收账款余额为2.1亿元,而这个数字在2017年上半年末竟增长到5.07亿元,同比增幅达150%左右。但是同期营业收入同比增幅仅为36.15%。这不合常理的财务数据难免令投资者心生疑惑:公司是否有意拖延销售收入及利润的确认,为日后增加利润,以保障员工持股计划的股价支撑做准备?

  至此,这令人一头雾水的谜团,似乎正浮出水面,变得明晰起来。

  前脚刚刚以低价完成员工持股计划,后脚就公布大幅改善的业绩预告修正,股价也迎来了时隔6个月之后的首次大幅上涨,这惊人的巧合不免让人感叹,是公司的战略布局真的“如有神助”般的幸运,恰好以很低的价格完美地完成了这一连串的股票买入动作,还是公司为了摊薄股份购买成本,而刻意操纵信息披露,有意为之?对于《投资者报》记者的上述提问,恒邦股份的相关负责人并未做出解释。

  信披违规成重灾区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曾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证监会将启动第三阶段以“谨防违规信披”为主题的活动,相关案例分别为六种类型,其中第四种就是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变脸误导投资者决策。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一位不愿具名的律师认为,上市公司利用公告进行虚假陈述,故意隐瞒应披露的信息,进而误导投资人决策,应被视为信披违规。同时,上海新望闻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宋一欣认为,这类公司的行为已涉嫌信披违规、操纵股价。

  对此有专家表示,信披违规一直是资本市场的重灾区,面对内幕交易的丰厚利润,很多人会铤而走险。其认为,监管层对信息披露的要求日益严格,将有利于整个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我国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上一直存在很多问题。”杨兆全律师表示,这是由多种原因综合导致的。比如公司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对信息披露不重视,或者试图通过虚假的、误导性的披露来达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等。

  在二级市场中,投资者本就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一旦监管力度不够,企业公开信息失实,投资者的权益和股价,就会沦为被企业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傀儡”。一家好的上市公司,能做到信息公开、透明,投资者才会去信赖,与公司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双赢。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