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概股回归柳暗花明 江南嘉捷到底能有多少个涨停?

2017年11月08日 13:42    来源: 中国证券报    

  (编者按)江南嘉捷昨日复牌首日毫无悬念涨停,成交量为56.67万元,直至收盘仍有超过454万手买单排队。概念股中信国安、天业股份、炬华科技等股票也在尾盘封于涨停。有券商分析师给出了江南嘉捷可能有20个涨停板的乐观预期。据记者统计,在奇虎360私有化、股份制改造中,除数量众多的上市公司外,还囊括了大量金融机构、企业巨头成为其投资人。其中就隐含了8家券商,而华泰证券则被认为是这8家券商中可能分得最大一块蛋糕的券商。另有业内人士表示,三六零若成功回归A股,将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中概股公司的回归热情,新一轮优质中概股回归的热潮有望开启,优质公司也将为A股市场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在严监管的大趋势下,中概股回归面临的合规要求依然十分严格,回归之路必须合法合规。

  江南嘉捷到底能有多少个涨停?答案或超出你想象

  7日早上9点30分,江南嘉捷的“电梯”口拥挤不堪,逾1200万手买单挤破脑袋想往里钻,电梯里的人却丝毫没有要出来的意思。

  10多亿资金追逐一只才3.97亿股的小盘股,看中的就是三六零借壳完成后,江南嘉捷将变身A股网络安全领域“一哥”。

  不过,能跟周鸿祎一同搭乘电梯的毕竟只有少数,其中绝大多数是停牌前就买入股票的老股东。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一个相当迷人的问题是:江南嘉捷复牌后究竟能有多少个涨停板?

  回顾复牌首日,江南嘉捷毫无悬念一字涨停,成交量为56.67万元,直至收盘仍有超过454万手买单排队,收报9.67元。概念股中信国安、天业股份、炬华科技等股票也在尾盘封于涨停。被一篇自媒体文章“捧红”的乔治白,也一早封住涨停。

  对于江南嘉捷的后市,“市场人士”判断差异颇大,保守派认为翻个倍差不多了,但看高到20个板以上的乐观派也不少。

  对此,“正牌”研究机构也有发声。7日中午,安信证券发布关于江南嘉捷重组事件的研报,假设2018年重组顺利完成,自2018年起按照备考业绩进行预测,预计2017-2019年EPS分别为0.13、0.43、0.56元。“考虑增发摊薄因素,六个月目标价15.00元,对应2018年35倍估值。”

  这个目标价定得高了还是低了?讲真,股价的事,没有人能给出标准答案。大家不妨跟随证券君来做一个沙盘推演。

  首先来做估值测算。江南嘉捷目前总股本为3.97亿股,本次共计发行63.67亿股,重组完成后总股本增至67.64亿股。由于公司现有资产将完全剥离,所以重组完成后,上市公司体内的资产就是三六零。

  而三六零2017至2019年度预测的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2亿、29亿和38亿元。撇开三六零可能的非经常性损益,单从业绩承诺的数字测算,2017年对应的每股收益约0.325元,2018年度、2019年度对应的每股收益为0.43元和0.56元。

  Choice数据显示,网络安全板块股票最新的市盈率(TTM,整体法)约为51倍。按照三六零2017年度的预测业绩测算,对应股价约为16.6元。当然,如按算术平均法的市盈率,网络安全板块的市盈率平均达107倍,对应股价目标随之翻番。

  按照市场动态估值做出的预测,八九不离十了吧?But,市场的情况远比模型复杂,说玄乎一点,就是人性之不可测。

  2015年9月,分众传媒私有化后借壳七喜控股,尽管复牌只连续封了七个涨停板,但之后又震荡上涨股价再翻倍。2015年11月,巨人网络借壳方案公布后,世纪游轮复牌连收20个涨停板,股价从31元左右最高涨到了231元,涨幅超过六倍。

  当然,如果细看这两个重组方案,标的资产估值、市场环境、所处行业背景都不一样,因此只能作为一种参照。

  不过,优质资产借壳引发二级市场追捧的核心逻辑是一致的:虽然标的资产看似体量庞大,估值巨大,但在较长时间内流通盘较小,较少资金就能推动股价连续涨停;与此同时,优质龙头企业借壳上市,调动了充分的注意力及想象空间,形成了感性溢价。

  以江南嘉捷为例,公司总股本为3.97亿股,现实际控制人金氏父子合计持股约1.174亿股。本次重组,金氏父子所持股票将锁定36个月,三六零全体股东对应的持股锁定期最少是24个月,最长是36个月。这意味着,从本次重组方案出炉,到重组完成后两年的区间内,江南嘉捷的实际流通盘仅为2.8亿股。期间,江南嘉捷看似一个超级大盘股,实际是个迷你小盘股。

  从监管层的表态及江南嘉捷闪电般的复牌速度看,三六零的重组周期有可能刷新A股借壳纪录,带有一定的标杆性意义,又获得了多一层的关注度。另外,从以往借壳案例看,三六零不排除后续进行再融资或重组的可能性。

  种种理性的、非理性的预期,最终都化作一团火焰扑向二级市场。那么,在涨停板打开后,有参与空间吗?理论上是有的。从以往焦点借壳案例的市场表现看,在第一波涨停打开并短期调整之后,不少会有第二波的机会。

  然而,证券君还是要提醒一句:火中取栗的酸爽快感永远属于少数人,更多人留下的是灼痛的伤疤。(上海证券报)

  暖风频吹提振预期 中概股回归柳暗花明

  中国证券报 黄淑慧 徐金忠

  经历了2015年的“结伴返乡”,再到2016年年中以来的纷纷“刹车”,而如今随着三六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六零”)拟通过江南嘉捷(601313)重组上市方案的公布,中概股回归之路再度柳暗花明。11月7日,江南嘉捷复牌无悬念涨停封板,同时参股三六零的多只个股猛涨,其中炬华科技(300360)、雅克科技(002409)、天业股份(600807)、旷达科技(002516)、电广传媒(000917)、中信国安(000839)共6只个股封涨停板收盘。除江南嘉捷外,还有一些上市公司也计划重启或继续推进收购中概股资产。除借壳途径外,药明康德、博纳影业、富力地产等公司均已经公布招股说明书,拟以IPO方式踏上登陆A股之旅。

  经历了2015年的“结伴返乡”,再到2016年年中以来的纷纷“刹车”,而如今随着三六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六零”)拟通过江南嘉捷重组上市方案的公布,中概股回归之路再度柳暗花明。11月7日,江南嘉捷复牌无悬念涨停封板,同时参股三六零的多只个股猛涨,其中炬华科技、雅克科技、天业股份、旷达科技、电广传媒、中信国安共6只个股封涨停板收盘。除江南嘉捷外,还有一些上市公司也计划重启或继续推进收购中概股资产。除借壳途径外,药明康德、博纳影业、富力地产等公司均已经公布招股说明书,拟以IPO方式踏上登陆A股之旅。

  业内人士表示,三六零若成功回归A股,将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中概股公司的回归热情,新一轮优质中概股回归的热潮有望开启,优质公司也将为A股市场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在严监管的大趋势下,中概股回归面临的合规要求依然十分严格,回归之路必须合法合规。

  暖风提振市场预期

  在上周五证监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三六零拟借壳江南嘉捷重组上市,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证监会将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战略发展方向、掌握核心技术、具有一定规模的优质境外上市中资企业参与A股公司并购重组,并对其中的重组上市交易进一步严格要求。同时,将继续高度关注并严厉打击并购重组中涉嫌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

  上述表态对于曾经一波三折的中概股回归而言,无疑是一股“暖风”。平安证券、国海证券等多家机构表示,这一表态有利于引导优质科技股在A股上市,开启优质中概股的回归热潮。

  回溯2015年,在巨人网络(002558)、暴风科技、分众传媒(002027)等公司的带动下,中概股曾掀起一波私有化回归A股上市热潮。根据清科研究中心当时的统计,2015年截至12月底,有33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收到了私有化要约,这一数字达到近几年的顶峰。

  不过,在2016年5月,针对中概股回归的监管风向出现了变化。当时,证监会表示,市场对部分中概股回归提出了质疑,认为这类企业回归A股市场有较大的特殊性,境内外市场的明显价差、壳资源炒作等现象应当予以高度关注。证监会注意到市场的这些反映,正对这类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可能引起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彼时这一表态使得中概股回归的不确定性提升,加之重组上市新规趋严,自2016年年中起,欢聚时代、爱奇艺、陌陌、世纪互联等公司纷纷表示放弃或暂缓私有化计划,私有化浪潮开始出现密集“刹车”。而如今三六零拟借壳江南嘉捷的案例抛向市场,以及监管层的最新表态,有望扭转市场预期。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日前表示,为更好地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扩大开放,为经济结构优化做出应有贡献,需要境内境外两个市场更好地协调发挥作用。随着宏观经济稳中向好势头的不断巩固和金融市场环境的持续改善,A股市场环境的不断优化和有效性的显著提高,同期境外主要市场持续上涨、吸引力增强,企业根据需求自主选择境内或境外市场,已具备条件作一些积极的制度安排和引导,支持市场认可的优质境外上市中资企业参与境内市场并购重组。

  重启案例或陆续增多

  11月6日,量子高科(300149)、长信科技(300088)早盘双双停牌,其中量子高科于6日晚间披露将继续停牌“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此前,量子高科于今年9月中止收购上海睿智化学,睿智化学曾经是纽交所退市企业尚华医药的下属公司。中止理由是“原境外上市公司资产于境内资本市场参与并购重组业务的监管政策尚未明确,造成本次交易已经耗时较长且审核结果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但当时公司表态称,“本次为中止收购,待政策明确后将适时重启”。

  与量子高科同时停牌的长信科技,6日晚间则公告称,鉴于目前海外资产回归A股的相关政策未完全明确,尚需进一步明晰。公司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政策内容,保持对江南嘉捷重组事项进展的关注,故决定在两个月之内不会启动资产重组事项。此前,长信科技拟收购的标的比克动力,曾是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中比能源下属企业。

  此外,华灿光电(300323)11月7日早间公告,公司申请恢复审查于今年7月中止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继续推进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审核。资料显示,华灿光电去年10月披露,拟16.5亿元收购和谐光电100%,该公司无实际经营业务,主要资产为通过其香港子公司持有的原中概股公司MEMSIC(美新半导体)的100%股权,公司此前中止重组原因为原文件“部分财务数据有效期已到期”。

  事实上,除了“借道”回归之外,还有不少中概股公司此前选择了IPO路径。药明康德7月14日已披露招股说明书,拟于上交所公开发行不超过1.04亿新股,占发行后总股数的比例不低于10%,计划募集资金57.41亿元。此外,博纳影业、富力地产等公司此前亦公布了招股说明书。

  就回归方式而言,重组上市通道的开启,对于交易方而言是莫大的好消息,不论是选择哪种回归方式,各方对于回归A股的期望得以大大提升。根据平安证券的研究,基于对2015年以来的借壳案例及2017年9月至今的IPO案例统计,借壳上市从预案公告到获得批文的平均耗时约250天,而IPO的平均耗时则约520天。如果三六零借壳方案得以审核通过,或预示着更多优质中概股可通过相对便捷的借壳方式迅速回归A股。

  回归之路须合法合规

  一直以来,阿里巴巴、腾讯等优质科技股始终“缺席”A股。优质企业从海外回归A股,一方面可以扩大A股体量,提供优质投资标的;另一方面也显示出A股的吸引力,可以成为全球企业上市的新目的地,全球资金投资的新去处。

  近期,在优质科技公司A股上市方面,积极信号频现。除了证监会对中概股的上述表态外,上交所理事长吴清日前表示,新蓝筹、新经济、新主板市场,服务于当前经济创新转型,将股票市场从过去以传统的大盘蓝筹为主的市场,转变为多层次、多样化、有包容性的新蓝筹市场。并希望未来十年产生的新一代“阿里、腾讯、百度”能够优先选择上交所上市,而不是舍近求远到境外市场。

  平安证券分析师表示,多年来,囿于A股严格的上市要求和融资限制,如BAT、京东、新浪、网易等互联网公司均选择海外上市,如三六零最终能够回归A股,无疑将显著提高A股信息安全和互联网板块的质量。更为重要的是,如三六零成功借壳,或可开启优质中概股的回归热潮,必将大幅提升A股科技板块的含金量。

  在A股上市已经成为科技类公司的大势所趋。此次,三六零借壳江南嘉捷,三六零董事长、总经理周鸿祎就明确表示,回归A股解决“身份”问题后,三六零成为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的重要成员。“身份”问题实际上不仅仅三六零一家,目前已经是众多国内科技公司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另外,对于科技公司而言,回归能享受到A股估值溢价,亦是不争的事实。

  国金证券分析人士认为,包括中概股在内的科技企业在国内上市,在估值上的优势十分明显,国内市场对业绩优异、成长稳定的科技企业给的估值一直较高,而且国内资金更容易理解包括中概股在内的科技公司的技术逻辑、市场优势等。“A股正在出清对不合理成长预期的炒作,但是代表着产业升级发展,代表着科技强国、创新发展方向的优质科技类企业在国内市场将坐享投资者的热捧。”

  不过,在严监管的大趋势下,中概股回归面临的合规要求依然十分严格。在10月31日的发审会上,就有一例中概股私有化之后通过IPO回归被否的案例,即稳健医疗在10月31日被否。这家公司曾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随后私有化退市,转战境内IPO。发审委对稳健医疗提出诸多关于“私有化”的问题,要求发行人说明在美国间接上市、后通过私有化退市并申报A股IPO的具体原因及其商业合理性;是否符合我国相关监管部门当前的最新监管政策和监管要求等。业内人士表示,A股市场欢迎符合国家产业战略发展方向、掌握核心技术、具有一定规模的优质境外上市中资企业回归,但是回归之路必须合法合规、合情合理。

  中概股市场表现抢眼

  中国证券报记者 黄淑慧

  今年以来,美股整体表现优异,中概股表现亦十分抢眼。截至11月6日,霍特中概股指数年内涨幅高达55.17%,遥遥领先美股三大指数。在诸多机构看来,中概股板块整体市值已较为可观,其中不少龙头标的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新经济的潜力。

  多只中概股股价翻番

  霍特中概股指数是一个对修正后市值进行加权、衡量在美上市中国概念股整体表现的指数,2017年以来该指数累计涨幅达到55.17%。

  今年以来,不少中概股的市场表现可圈可点。财汇金融大数据终端显示,目前共计有165只中概股在美上市交易。今年以来,截至11月6日,有97只上涨,其中21只实现了股价翻番。其中,阿里巴巴今年以来股价涨幅达到113.92%,最新市值达到4810.87亿美元,好未来、新东方两大教育标的分别实现了158.86%和109.03%的涨幅,微博、58同城、华住酒店、欢聚时代等个股的涨幅也均在100%以上。京东、百度亦实现了53.34%、48.73%的年内涨幅。

  以最新市值计算,除了阿里巴巴以外,百度、京东、网易、携程、微博等互联网个股的市值均超过200亿美元,若折算成人民币,均是市值超千亿元甚至几千亿元的公司,好未来、新东方、中通快递等个股的市值也在100亿美元以上。

  对此,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指出,由于大量新兴企业在海外上市,A股并不完全代表中国上市公司,在美国、香港的中资上市公司市值,对应A股总市值已经很可观,而且这个趋势在强化。近两年部分新兴产业中概股盈利高增长,且累计涨幅较大,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如果这部分企业在A股上市并纳入沪深300,则沪深300的市场表现将更好。

  高盛推出的“新漂亮50”名单中,除了25只A股上市标的,亦包括25只港股和美股标的,以用来构建适合“中国新经济”的投资框架与组合。在这份名单中,BAT市值合计最高,所占比重达到26%,若剔除BAT,与软件信息服务有关的公司包括7家,总市值约占9%。属于家电行业的公司共计3家,合计市值占比11%;保险行业的公司有4家,合计市值占比16%;制药行业公司共计4家,合计市值占比3%;物流公司共有3家,合计市值占比2%。

  赴美上市掀小高潮

  由于美国新股发行制度更为灵活,2008年之后,纽交所进一步放松上市标准,允许市值不低于1.5亿美元、总资产不低于7500万美元的企业上市,企业只要资产规模较大、质量高且有盈利潜力,即使短期没有产生收入也可以上市。而在纳斯达克三个不同层次的市场中,上市标准都不仅仅以净利润为单一考核指标,而是综合考虑总资产、股东权益、市值等因素,上市标准多样化,以吸引不同类型企业上市。

  由于上市条件更为灵活,因此有不少中国企业选择赴美上市。2017年以来,中国公司赴美上市迎来一波高潮。据Choice统计,已在美股市场成功IPO的中概股总数达到18只,其中包括再鼎医药等医疗健康类企业,也包括红黄蓝、瑞思等教育机构,还有信而富、和信贷等互联网金融公司。与此同时,还有多家公司公开表示,正在准备赴美上市事宜。

  在谈及创新类企业上市地点选择时,一些投资机构人士表示,除了估值因素以外,各资本市场对于盈利的不同要求是企业选择上市地的重要考虑因素。此外,一些海外业务占比较大或者需要推进较多海外并购的公司,也会考虑在海外上市。但毫无疑问的是,A股作为上市地的吸引力正在逐步增强。如果没有收入、盈利指标等方面的门槛,那么越来越多的企业会愿意选择在A股上市,一方面在A股更有可能享受到估值溢价,另一方面海外上市的各项成本费用也相比A股市场较高。

  优质并购重组是源头活水

  中国证券报记者 徐金忠

  日前监管层的表态,让市场看到了中概股回归的积极信号。事实上,中概股回归只是A股并购重组市场中的一部分,随着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态度始终保持开放、积极。

  并购重组是A股市场发展的源头活水,而优质并购重组更是A股市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动力。数据显示,2016年实施完成并购重组的84家创业板公司,当年度营业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63%和135%,2017年上半年分别为86%和137%。可以看出,重组公司业绩增长迅猛,实施效果较好,外延并购对创业板公司发展壮大发挥明显的正面作用;重组公司净利润增长率远大于收入增长率,说明重组交易有效提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而在主板上,2016年以来,沪市上市公司共完成并购重组150单,交易金额近5800亿元,其中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与经济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等紧密相连。并购重组主动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局,钢铁、煤炭、水泥、化工等行业的产能出清迈出实质性步伐。

  观察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情况可以发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需要合法合规进行并购重组,民营上市公司转型升级、把握经济发展和行业革新机会、实现主业升级换代和为全体投资者谋求更大利益等等,都离不开并购重组这一有力市场“武器”。

  当然,在前期市场发展过程中,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曾出现过不少问题。忽悠式重组、内幕交易、违规资产对倒、重组资产频频变脸、业绩承诺无从落实的情况屡见不鲜。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三年,上市公司因定增重组、并购重组而涉及的业绩承诺未完成量,呈现逐步攀升态势,但这样的情况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随着各级监管部门不断健全现有并购重组制度,在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出清落后产能,培育和注入新技术和新业态的同时,监管更是强化对“忽悠式”、“类借壳”、“双高类”重组的监管问询,加强对并购重组的信息披露和事中事后监管。

  当前,正本清源中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正在为市场贡献越来越多的积极力量。华泰证券研究报告表示,2017年下半年开始,并购重组出现重要特征:并购重组加速但跨界并购限制趋严,在产业链并购大趋势下,预计龙头企业合纵连横的优势凸显,并购重组新时代将继续“以龙为首”。

  上述转变对于上市公司主体而言,其理解更为深刻。诚如一家上市公司董秘所言,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态度一直积极、开放,但是在严监管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上需要更加合法合规、慎之又慎。让忽悠式的并购重组现出原形,鼓励切实提升公司盈利的并购重组;让风险失控的盲目跨界并购止步,进而推进行业内公司并购优质产业项目以及互相之间的兼并重组;让暗藏各类违规操作、内幕交易的“有害”并购重组无处躲藏,而让合法合规、优质可靠的并购重组走得更远、更好,如此等等。

  其实,可以发现,近年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就是沿着上述路径不断发展。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规范发展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为A股市场的稳定与繁荣提供更强大、更积极的动力。

  八家券商搭上360借壳顺风车 华泰证券参与度最深

  昨日,江南嘉捷复牌并强势涨停,截至昨日收盘仍有454.63万手封单在排队等待买入。对于奇虎360借壳江南嘉捷,有券商分析师给出了江南嘉捷可能有20个涨停板的乐观预期。如果真如券商分析师的预期,不仅江南嘉捷的25212名股东将赚得盆满钵满,奇虎360的拟上市主体三六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42名股东也将因此大赚一笔。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在奇虎360私有化、股份制改造中,除数量众多的上市公司外,还囊括了大量金融机构、企业巨头成为其投资人。其中就隐含了8家券商,而华泰证券则被认为是这8家券商中可能分得最大一块蛋糕的券商。

  奇信志成股东结构复杂

  作为“重大无先例”的交易方案,奇虎360的私有化和回归A股借壳上市都与此前已经完成的中概股私有化回归不同。其中,最复杂的就是从控股股东到最终的业务主体,奇虎360私有化、A股上市的交易结构安排,均采用了多层架构。

  公开资料显示,奇虎360回归A股后的拟上市主体为三六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360),股东数量多达42家,其控股股东天津奇信志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信志成)的出资人也多达37家,且两者的股东构成相似,即在直接入股360的同时,多数投资者也对控股股东出资,形成双层出资的独特架构。

  从表面上看,直接入股360、奇信志成的金融机构并不多。然而,在多层分销的架构背后,“隐藏”着为数众多的金融机构和知名企业,其中涵盖的券商就多达7家。如在360持股1.09%的金砖丝路(银川)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背后就站着华安证券。资料显示,在合伙企业出资11.54%的华富瑞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就是华安证券的全资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4月份;而在该企业出资5.77%的安徽安华基金投资有限公司,50%的股权是由华安证券100%出资的华富嘉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

  此外,部分券商虽然没有直接参与360私有化,但其旗下公司却在360股东名单中现身。如在奇信志成、360分别持股0.66%、0.22%的中金佳立(天津)投资中心,出资人之一中金佳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就是由中金公司100%持股。此外,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也是该合伙企业的出资人。

  而360、奇信志成的其他PE股东中,中信证券、信达证券、广发证券、西南证券、华融证券等大中型券商,虽然没有参与此事,但其旗下子公司均在360的PE股东出资人中现身。

  华泰证券参与度最深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与360回归A股借壳上市有关系的这8家券商中,华泰证券与360的交集最多。首先是华泰证券的子公司华泰联合是此次江南嘉捷重大资产重组的独立财务顾问,而华泰联合此前也曾担任360私有化的独立财务顾问。

  其次是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其出资比例为99.432%的中金佳立(天津)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对360的控股股东奇信志成的出资比例为0.66%,对360的出资比例为0.22%。

  此外,华泰证券控制的江苏华泰瑞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也是南京瑞联一号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的股东之一,作为普通合伙人,瑞联一号持有360的股权比例为1.09% ,总投入金额为18亿元。

  对此,也有投资者对华泰联合担任江南嘉捷此次重大资产重组的独立财务顾问的独立性提出质疑。在江南嘉捷的重组媒体说明会上,华泰联合证券的投行部执行董事姚玉蓉解释称,华泰联合和江苏华泰瑞联不存在交叉服务的问题,华泰资管不会对中金佳立进行决策影响,华泰联合的独立性可以保证。

  江南嘉捷董事会秘书邹克雷也对此回应称,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或者其他财务顾问机构受聘担任上市公司独立财务顾问的应当保持独立性,不得与上市公司存在利益关系,存在下列一些情况的才不得担任独立财务顾问,第五条有一个规定,在并购重组中为上市公司的交易对方提供财务顾问服务。华泰联合是由上市公司聘请的独立财务顾问,并未为交易对方提供并购重组相关的财务顾问服务。(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