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油价跌欲转向医药产业未果 中信海直终止重组计划

2017年11月03日 07:23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吴泽鹏 每经编辑 杨 军

  11月2日,中信海直(000099,SZ)发布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及股票复牌的公告。至此,持续半年的重组最终折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中信海直本次重组计划是购买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中信医疗健康产业集团(以下简称中信医疗)有限公司100%股权,后者主要从事医疗服务业务,业务涵盖辅助生殖、美容整形等专科及综合性医疗服务。

  此外,作为一家立足通用航空的公司,中信海直主营业务为通用航空飞行服务业务和通用航空维修业务,布局医疗产业尚属首次。

  在给投资者的答复中,中信海直表示,医疗服务行业一直是国家鼓励和支持的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公司拟通过本次重组进入医疗服务行业。

  有航空专家则对记者分析,事实上,油价低造成中信海直业绩下滑,这或许是其考虑发展新业务的原因。11月2日,记者给中信海直相关人士发去采访邮件,但截至发稿时未有回复。

  标的资产存在问题

  中信海直此前披露的重大资产重组公告显示,公司拟收购中信医疗100%的权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中信医疗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与中信海直属同一实控人。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家立足通用航空的公司,中信海直是全国性甲类通用航空企业,也是为我国通用航空业第一家上市公司,一直主营业务是为国内外用户提供直升机海上石油服务及其他通用航空业务。而本次的重大资产重组,是中信海直首次布局医疗产业。

  为何一家以通用航空类业务为主的公司开始布局医疗产业?中信海直在投资者说明会上表示,一方面是受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及无人机等新技术冲击传统通航业务的影响,经营业绩出现一些波动;另一方面也是公司在积极寻找新的盈利模式和利润增长点,而医疗服务行业一直是国家鼓励和支持的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愿景很美好,现实很“骨感”。中信海直最终也有没有实现重组。

  针对重组失败的原因,中信海直表示,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因标的资产中信医疗重要子公司在资产权属、经营资质及历史沿革上存在问题,未完成全部整改工作;以及中信医疗重要子公司的少数股东就相关子公司的估值水平和未来经营业绩的预测未能与中信医疗达成一致,为维护公司全体股东及公司利益,经与交易对方友好协商后,公司决定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

  欲转型医药行业

  作为我国通用航空业第一家上市公司,中信海直这几年的经营情况并不算好。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2014~2016年中信海直财务数据发现,3年来,公司分别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2亿元、1.69亿元、0.8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国务院对到2020年通航发展提出了指导意见,相关部委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通航产业迎来发展的最大机遇,但中信海直业绩仍未改观,公司营收和归属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9.11%和49.28%。

  直到今年上半年,中信海直实现营业收入5.54亿元,同比增幅5.43%;实现净利润为4132.18万元,同比下降0.9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072.41万元。

  记者了解到,油价下降或是中信海直业绩下滑的重要“推手”。

  中信海直在2016年年报指出,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对海上石油飞行经营业绩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由此也加速推动了中信海直的转型。

  民航专家于一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信海直比较特殊,主要是做海上业务,把人运到平台上,其面临的问题便是油价太低,“油价太低,平台减产,减产了以后,海上业务量就减少了,飞机都没有任务。”于一强调,正是由于很多飞机“缺活”,所以要开拓新的业务。

  事实上,海上作业飞机运营成本并不低,飞行成本高。据于一介绍,大概每一架飞机成本在2亿元左右,每小时运输成本也在几十万元,“这种飞机,做别的业务基本都划不来,海上石油利润高,有收益。”

  民航专家綦琦也表示,“中信海直在通用航空领域是一个个案,因为油价下跌,很多的近海石油平台停掉了,他的业务就没有了。”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底,中信海直发布公告称,公司签订购置7架EC225LP型直升机合同。但今年8月21日,中信集团发布公告称中信海直决定取消第7架EC225LP型直升机订单,中信海直表示,该举措是鉴于目前市场环境及公司经营形势。(实习生刘晨光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