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被质疑的茅台新高不断:日赚7300万 市值突破8161亿元

2017年10月30日 07:37    来源: 北京晨报    

  随着逆天三季报的公布,贵州茅台股价开启了新一轮上涨模式。自2017年年初以来,贵州茅台股价从300多元一路上涨,连续突破400元、500元和600元关口,10月以来茅台股价仍在不断创出新高。各大券商纷纷上调贵州茅台目标价,最多已看高到845元/股,与此同时,关于茅台股价泡沫严重的质疑声浪也此起彼伏。

  日销85吨 茅台日赚7300万

  在10月25日晚发布超预期的三季报业绩后,贵州茅台的股价和市值又一次开启了疯涨模式。10月27日,股价盘中一度达每股655元,截至收盘时,涨幅定格在7.36%,报649.63元/股,市值达到8161亿元。

  作为沪深两市第一高价股,茅台股价涨势惊人。2017年年初至今,贵州茅台股价从300多元一路上涨,连续突破400元、500元和600元关口。

  茅台股价突破600元关口的强力助攻是三季报,今年前三季度贵州茅台实现营业收入424.5亿元,同比增长59.4%;实现净利为199.84亿元,同比增长60.3%,对于营业收入增加,贵州茅台称主要是本期销量增加。按照茅台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99.84亿元来算,贵州茅台平均每天大约赚7300万元。按照384.04亿元的茅台酒销售数据来算,茅台酒每天销售量约85吨。

  券商唱多 看高股价到845元

  随着股价一路突破600元,券商集体唱多茅台股价,各种逆天的高价层出不穷,早已把之前嘲笑但斌之事抛在脑后。

  今年5月但斌曾在微博表示,号称茅台股价2018年底能上600元,并愿意为此赌一个亿。这番言论遭到了不少市场人士的嘲笑,然而五个月之后,茅台股价早已经突破600元。

  10月25日以来,已有13家券商上调贵州茅台目标价,其中,中银国际、申万宏源、国泰君安的目标价为750元/股、750元/股、760元/股,分别较前次给出的目标价上调150元、150元、90元。

  最高看多到845元的是中金,中金分析师邢庭志在10月25日的报告中,将贵州茅台目标价大幅上调22.11%,达845元/股。邢庭志认为,贵州茅台的高端酒市场料将迎来爆发性增长,高端白酒消费的潜能才刚刚打开,预计2018~2020年三年间飞天茅台的出厂价提升幅度分别为22%、15%、15%。

  泡沫之争 “有泡沫的那叫啤酒”

  随着股价和市值双双创新高,业内对贵州茅台的股价是否见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贵州茅台已经是非理性炒作,市值过了8000亿就是离泡沫破裂不远了。也有坚定的唱多者指出,茅台的稀缺性还能支持贵州茅台再创新高。对于日益壮大的茅台泡沫论,知名私募、贵州茅台的超级粉丝但斌指出,国酒茅台是属于酱香型白酒,没有泡沫,有泡沫的那叫啤酒。

  机构可不同意但斌的说法。太平洋证券认为,贵州茅台投资风险将主要是市场价快速上涨带来的风险,以及市场拓展和销售不及预期。招商证券认为,投资风险在于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不及预期。民生证券则提示,经济景气持续下滑导致高端白酒需求减弱。国泰君安证券认为,投资风险在于政策收紧风险和食品安全问题风险。

  伴随着股价一路飙涨,部分机构投资者也选择了减持,贵州茅台三季报显示,前十大股东之一的证金公司三季度减持515万股,持股比例由第二季度末的1.97%下降至1.56%。

  争议声中贵州茅台在积极布局多元化以稀释和对冲风险。在股价和市值创新高的同一天,贵州茅台在贵州省遵义市投资的茅台机场也宣布将于10月31日正式通航。这项总投资24.37亿元的机场由茅台集团和仁怀市政府共同出资建设,具体比例是各出资50%。除了出资建立茅台机场,茅台的多元化布局还包括金融等方面——在股价、市值频创新高的狂热之下,贵州茅台也不得不提防泡沫的破灭。


(责任编辑: 马欣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