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机构认为抄底创业板未到时候

2017年07月29日 08:24    来源: 广州日报    

  本周四创业板指数大涨3.46%,成交量创一年以来新高。但周五,创业板没能延续强势,在沪深均收红的情况下,出现小幅回落。与近日国家队大举抄底创业板的举措相反,大部分公募基金对于创业板的操作还是趋于谨慎。部分券商人士也认为,尽管创业板有反弹契机,但出现整体反转行情的可能性不大。

  昨天两市双双低开后,之前表现强势的创业板展开震荡调整,沪指虽一度上攻翻红,但量能不足,反弹难以持续。午后,资源股纷纷拉升,带动沪指翻红。截至收盘,沪指涨0.11%,深证成指涨0.41%,创业板指跌0.47%。盘面上,稀土永磁、石墨烯、特钢、煤炭等板块涨幅居前,船舶、信息安全、软件服务等板块跌幅居前。

  场内资金投向变化不定

  技术派人士认为 ,从成交量来看,本周并没有出现一定的放大,但资金在投资方向上有了一定的改变。具体体现在主板与上证50的走势变化,一横一调中,两大指数表现差异正是资金转向二线蓝筹的结果。而在技术指标方面,主板仍然存在明显的技术缺陷,这也是后期行情可能出现震荡的另一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曾经以为一根阳线可以改变信仰的创业板,在经历了周四的大幅拉抬之后,在周五却再现“哑火”行情,令到投资者对创业板的超跌反弹行情再度产生怀疑。

  经过一轮大跌之后,目前创业板的整体估值趋于历史底部,不少个股股价也创下历史新低,抄底和慎言抄底的争论一直没有停过,买入还是继续观望成为两难的选择。尽管国家队抄底的举措给了不少投资者希望,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包括基金在内的其他机构却对此并不认同,在操作上也与国家队大相径庭。

  基金抄底动作仍不积极

  据国金证券的统计,二季度基金继续增仓主板(连续四个季度增持),减仓创业板(连续四个季度减仓)和中小板。二季度基金持仓中,主板占比为53.86%,较一季度上升3.76%。创业板占比为14.83%,较一季度下降2.8%。中小板占比为29.35%,较一季度下降0.72%。2016年以来,基金主板仓位持续保持上升趋势,创业板和中小板仓位呈现下降趋势。

  招商证券的统计也显示,二季度公募基金对主板的配置大幅提升,中小板配置变化不大,对创业板的配置则大幅下降,配置比例降至7.5%。

  而上周开始,有多家券商陆续调整了股权质押业务的操作细节,下调质押率同时上调质押利率,成为近期券商防范股权质押业务风险的普遍措施。

  实际上,在目前管理层倡导的一切“业绩”至上的行情中,除了个别股票之外,创业板的整体业绩也并不让人省心。目前,创业板的657家上市公司已经全部披露了2017年中报业绩预告。从Wind数据的统计情况来看,上半年创业板的净利润增速只有7%,相比今年一季度11.2%的净利润增速已明显下滑。

  操作建议:

  选有业绩支撑基础的超跌股

  创业板上半年的净利润增速虽然回升到24.6%,但较今年一季度27.9%的净利润增速已经出现下滑。而且,这已经是创业板净利润增速连续第五个季度出现同比下滑的情况。

  此外,今年以来,随着并购重组大潮落下,过去几年依靠并购重组支撑起的创业板“成长神话”已经破灭。

  因此不少券商分析师继续看空,认为创业板业绩增速存在继续探底的可能。广发证券认为,由于并购重组审核趋严以及再融资监管趋紧,预计未来创业板外延式并购的规模将继续下滑,创业板业绩增速也将进入下行周期。

  东北证券最新研报指出:从周线级别来看,创业板指已经跌至2015年牛市起步时点位,跌至第二支撑线附近,结合20日均线长期向下,反弹乏力。因此,给予看空判断,切勿抄底。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认为,虽然创业板整体情况还没到能够走出一轮反转行情的程度,但是不排除部分有业绩支撑或者业绩增长显著的个股被机构相中,更不排除部分个股被错杀的可能。因此投资者在操作上还是要因“股”而异,立足于业绩支撑的基础上挖掘超跌“黑马”。

  链接 证监会拟强化股票停牌监管

  针对目前A股股票随意停牌问题,7月28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长期以来,证监会将完善上市公司停牌制度纳入基础制度范畴,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了停牌指引,证监会发布相关规定。总的来看,上市公司停牌数量大幅减少。2016年较2015年停牌下降了2成。下一步证监会将强化上市公司停复牌监管,维护市场交易的连续性和流动性。

  “数据宝”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沪深两市3000余家上市公司中处于停牌状态的约为270家。其中,近50只个股停牌超过90天。“闭关”时间最长的*ST新亿,连续停牌已超过390个交易日。

  针对这一乱象,沪深证券交易所曾经于去年5月同步出台新规,对上市公司停复牌行为进行规范,除规定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停牌时间不超过3个月外,对筹划控制权变更、重大合同及须提交股东大会审议的购买或出售资产、对外投资等其他事项以及筹划非公开发行的停牌时间作出限制。不过,“停牌”顽疾似乎并未因此根治。应对“闪崩”压力,规避质押风险,反制要约收购……A股市场上,上市公司“一言不合就停牌”的现象层出不穷。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