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管行业发展面临一个顽症,就是刚性兑付,或是由刚性兑付事件引发的比较普遍的刚性兑付预期,是资管行业发展的大敌。”中投公司原总经理李克平表示,刚兑破坏了风险定价,影响市场配置效率。投资者不在乎机构的投资能力,不管产品本身的结构、风险、透明度,这种市场环境对大资管有极大的杀伤力。
多位专家4日在2017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大资管时代的创新与监管”分论坛上表示,已经有国家管理部门会同其他监管部门制定统一资管规则,重点推动回归资产管理的业务本质,打破刚性兑付。同时,要推动预期收益型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转型,使资产价格的公允变化及时反映基础资产风险,让投资者在明晰风险的基础上自担风险。在这种监管形势下,机构建议超配另类投资和港股,标配A股、其他海外资产和大宗商品,低配债券和房地产。
回归资管业务本质
“我国资管行业发展面临一个顽症,就是刚性兑付,或是由刚性兑付事件引发的比较普遍的刚性兑付预期,是资管行业发展的大敌。”中投公司原总经理李克平表示,刚兑破坏了风险定价,影响市场配置效率。投资者不在乎机构的投资能力,不管产品本身的结构、风险、透明度,这种市场环境对大资管有极大的杀伤力。
“要回归资管业务本质,打破刚性兑付。”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陆磊表示,资管业务本质上是经营机构的表外业务,收益和风险均由投资者享有和承担,应该明确要求经营机构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并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强化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投资理念,推动预期收益型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转型,使资产价格的公允变化,及时反映基础资产的风险,让投资者在明晰风险的基础上自担风险。改变投资收益超额留存的做法,金融机构应该只收管理费,管理费之外的投资收益应该全部交给投资者,让投资者在尽享收益的基础上自担风险。
陆磊强调,要严格惩戒措施,加大对保本、保收益、刚性兑付等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鼓励投资者投诉举报,并发挥会计、审计等中介机构的作用。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表示,继续沿用准入、量化、审批、规定价格区间式的逻辑监管时,就会损失市场的多样创新。而只采用信用基准进行监管,无论市场参与者和业务类型,只要信息准确、责任对称、收益和风险匹配,就可以在市场中做想做的业务,前提是必须承担责任。
关注不确定中的确定性
随着大资管时代的到来,资产越来越多、产品越来越多,随之而生的一个行业就是财富管理行业。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表示,有几个趋势性的变化已经到来。一是从固定收益到权益类。信托、银行理财、P2P等固定收益类的机会,过去占理财者资产组合中的绝大部分,权益类应该占比越来越大,也就是一级市场私募股权、二级市场、资本市场等相关的机会,占投资者、理财者的资产组合中的比例应该越来越大。二是由短期投机到长期投资。三是由中国到全球。四是由单一产品到资产配置。五是由一代创富到二代创富,对于高净值、超高净值尤其重要。
第一创业证券 分析师李怀军认为,权益市场中,看好港股市场的长期表现,一方面港股具有估值优势,相较于美国、日本等成熟市场估值仍处于价值洼地中,安全边际较高;另一方面,内地资金的配置需求仍将延续,内地南下资金将成为增量资金主导力量。
中金公司建议,资产配置关注不确定中的确定性。维持中期配置建议不变,即超配另类投资和港股,标配A股、其他海外资产和大宗商品,低配债券和房地产。
兴业证券则针对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提供了不同的资产配置建议。针对低风险偏好投资者,建议适度提高港股和黄金的配置比例,小幅提高美股配置比例,降低大宗商品的配比,其他资产的配比仅做微调,从大类资产的配置比例来看,债券配比高于权益高于商品资产;中风险偏好投资者,建议适度提高港股的配置比例,下调大宗商品的配置比例,从大类资产的配置比例来看,权益配比高于债券高于商品资产;高风险偏好投资者,建议适度提高港股的配置比例,小幅提高黄金的配置比例,下调大宗商品资产的配比,从大类资产的配置比例来看,主要配置权益和大宗商品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