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桂浩明:稳定政策预期是市场稳定的前提

2017年05月29日 09:04    来源: 金融投资报    

  很多投资者注意到这样一个奇特的现象:每到周五股市表现就特别脆弱,易跌难涨。统计也显示,去年四季度以来,周五股市下跌的概率的确是要高于上涨的。这是为什么呢?

  习惯上,周五股市交易结束后,往往是会有很多信息集中披露,这实际上也是为了避免这些信息对行情运行带来影响,以维护市场的公平。而去年四季度以来,人们在周五以及这以后的双休日中,得到的信息大都是属于加强监管一类的。当然,加强监管是为了市场的长治久安,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投资者。但是,当一项新的监管措施出台后,总是会对原有的市场格局带来调整,甚至会形成冲击,这就很难避免股市波动。把这种波动称之为 “阵痛”似乎也说得过去,只是如果反复出现 “阵痛”,投资者也未必能够比较轻松地承受。这也就使得其在心理上,对于周五可能出台的信息,有一种偏于谨慎的预期,一些人更是为了回避此后可能出现的股市波动,提前在周五就减仓出局。于是,也就出现了股市在周五抛盘相对比较大,股指相对容易下跌的局面。

  在这里,人们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加强监管的举措,在市场上会引发比较多的谨慎反应,并且可能是被视为 “利空”呢?也许,其中会有很多原因,但其中有关于政策预期的问题,则特别值得关注。举例来说,去年对险资举牌行为的监管,现在看来实际上是险资投资行为大调整的开端,当然有其必要性。但问题在于,险资举牌并不发轫于去年,而且就其举牌行为本身来说,在那时也没有触犯法律法规。因此,当时人们的相关政策预期是险资举牌是可以的,并且会越来越多,从而改变股市的资金与运行格局。但是,后来情况变了。在这种情况下,股市出现波动,其实就是源于政策预期的变化。同样的,最近监管部门加强了对券商、基金子公司 “通道业务”的监管,强调相应的金融机构不能 “让渡”管理权。这当然也是对的,毕竟“通道业务”属于资管业务的范畴,应该回归资管的本源。但问题也来了,迄今 “通道业务”也就开展了5年多,规模达到了23万亿元,这些业务存在问题吗?如果在当前的监管背景下需要加以调整,那么过去它们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有没有违反相关的政策和条例呢?客观上,投资者过去也是认为 “通道业务” (一度在某些场合还被称为是一种 “创新业务”)是合理合法的,它的大发展会改善证券市场的资金格局,推动投资的机构化。而现在看来,当初对 “通道业务”政策的认识有偏差。只是大家并不知道怎么会有这种偏差的,而且,有关这方面新的政策预期又应该是什么。事实上,最近市场舆论的一个焦点就是, “通道业务”是否被禁止了。这种原则问题上认知尚且如此混乱,人们如何才能够形成稳定的政策预期呢?

  回过头来看,股市的稳定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投资者对于政策预期的稳定是最为关键的。当年股权分置改革刚推进的时候,由于市场对此缺乏稳定的预期,股指一度跌破1000点。此后预期稳定了,大盘一度冲高到6624点。现在,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股市的运行不那么稳定,行情持续低迷,3000点摇摇欲坠。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很需要有稳定的政策预期,这样才能对后市产生信心。而要做到这一点,政策本身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而依法治市的前提,同样也是政策稳定。可以说,这也是现在稳定市场的前提。而就这个层面而言,市场各界都应该为此作出努力。当这个目标实现时,周五股市的表现也会跟平时一样,不再有易跌难涨这种怪象了。


(责任编辑: 马先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