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证监会频开巨额罚单投资者保护也应到位

2017年05月17日 08:24    来源: 金融投资报    

  该来的始终会来。肆意挑战监管底线的*ST墨龙没能逃脱监管的处罚,实际控制人肆无忌惮违规减持,被直接罚没1.53亿。这可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还是把很大的“米”。

  监管部门重手治市,现在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动辄开出的罚单都是上亿,甚至几十亿,最高的是徐翔的110亿!这在历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严厉的监管方向是非常正确的,对于净化市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市场对于这种严厉监管的关注焦点,已经从谁出了事,谁被罚了多少,逐渐转移到这么多巨额的罚款,是不是只是纸面游戏?到哪里去了?能不能补偿投资者?

  第一个问题,是怎么保证这些罚没资金会如数上缴,不缴又如何?说实话,被处罚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都是金主,即便是被罚款35亿的鲜言,据说态度相当好,连一个行政复议都没有,直接表示认罪认罚,不做任何辩护,目前正在清算公司股权等待处罚。但是,这个上缴有没有期限?被罚款人认罚而拖缴怎么处理?或者说认罪但没钱罚怎么办?这些问题大家都不是很明确。说实话,现在动辄上亿的罚款,而且很多是直接罚到个人身上,让很多投资者心头一惊,这些人居然这么有钱?还是现金!比如罚款落到上市公司直接控制人身上,大家会怀疑这些人会不会卖股缴罚?落到像冯小树这样的人身上,又该怎么去凑齐这么多钱?到目前为止,罚单开了不少,实际缴纳情况怎么样,没有公开信息。我们能确切掌握的情况是,即便这些人缴不起罚款,最多是不能买飞机票高铁票,不能进高档娱乐餐饮场所,这……

  第二个问题,是这些罚没资金到哪去了,有没有公告或者公开信息。一般来说,罚款的去向都是国库,属于中央财政非税收入,但是资本市场的这种罚款又与一般的罚款略有不同。比如,徐翔是利用内幕交易不正当牟利,而收割的基本都是蒙在鼓里的中小投资者;再比如,鲜言玩的借壳游戏,都是利用上市公司公开信息完成的,中小投资者都是靠着这些公开信息去买卖股票的。也就是说,现在监管的板子打得重,打得准,那没问题,但这些被处罚主体损害的是很多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这就没有下文了。

  很多投资者倚重的 《投资者保护基金》,其资金来源于这些罚金是没什么关系的,然而基金的来源是沪深交易所的经手费、境内注册证券公司缴纳的资金、发行股票、转债等证券申购冻结资金利息收入以及捐赠等。而且,这个基金只是在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出现支付危机、面临破产或倒闭清算时,才会向相关投资者补偿赔偿,被处罚的上述公司一般不在补偿范围内。

  这就引出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这些被处罚的主体根本没有伤筋动骨?比如,财务造假的雅百特,现在股价还能维持在10元,每股净资产只有0.13元的*ST匹凸目前股价居然能在8元附近,几乎所有最近被处罚的公司,都处于底部反弹中,利空出尽即为利多?这么说来,这个处罚力度还是不够的,或者说我们还是留有情面的。安然这么牛的世界500强公司,一个财务造假就可引发投资者索赔,就可能破产倒闭,所有参与造假的利益方全部连坐,安然和几大投行全部一分不少地赔钱给投资者,美国的证监会还奖励举报者几千万美元。

  再看看我们自己,几百亿的处罚能不能收齐不好说,收齐了中小投资者也不会得到一分钱。而且犯错的上市公司依旧能滋润地生存在A股之中,说不定过几年还有被借壳重组的机会。所以,从这些角度看,光罚钱是远远不够的,严厉的处罚、事后的追溯、投资者的保护都要协同到位,你给市场留一个空隙,它就会削尖脑壳去钻。比如,已经被认定是造假上市的万福生科,隔三差五地打擦边球,谁能奈何?刘柯

(责任编辑:马欣)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证监会频开巨额罚单投资者保护也应到位

2017-05-17 08:24 来源:金融投资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