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P2P遭遇退出潮

2017年03月30日 07:08    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钱箐旎

  ▲ 对于投资者来说,随着正常运营平台数量的减少,“踩雷”的风险将进一步降低。合规的平台数量占比进一步增加将促进网贷行业健康发展,投资者的投资环境也将更趋良好

  ▲ 由于不同类型的网贷平台退出迹象各不相同,投资者应密切关注这些平台的公告及提示、相关产品的信息披露、提现速度及收益率等细节

  2013年、2014年、2015年三年时间内P2P网贷行业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2012年底,正常运营的平台仅为150家,2015年底增至3433家,增幅达到22倍。

  然而,自2016年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出台后,以及随之而来的各项监管政策,促使行业加速优胜劣汰,正常运营平台数量大幅下降。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为2448家,2017年2月底进一步下降至2335家。

  面对网贷行业“退出潮”,投资者应当如何正确看待?又该如何保护自己的“钱袋子”?

  监管日趋严格

  行业发展更健康

  记者了解到,网贷平台退出的类型具体包括停业、转型、跑路、提现困难、经侦介入5种类型,其中停业、转型这2种类型特指平台完成资金清算后进行良性退出,出借人的利益相对能够得到保护。问题平台则包括跑路、提现困难、经侦介入3种类型。

  “纵观这一年多时间,停业及问题平台主要发生在2016年的1月至8月,究其原因在于2015年12月28日《征求意见稿》发布。随后的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等多部委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同时相关部门加大了对互联网金融的专项整治,一系列监管举措的出台对不合规的网贷平台形成了巨大冲击。因此2016年1月、5月、6月、7月、8月成为网贷平台停业及问题集中爆发的月份,在这5个月时间里,爆发的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月均超过150家,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总量达949家,占2016年全年累计数量的54.51%。”网贷之家分析师陈晓俊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业内人士认为,网贷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不断下滑的现象更有益于行业规范发展。“目前正值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行动收官期,网贷行业的监管与整顿也进入攻坚阶段,因此网贷正常运营平台数量稳中有降是整改行动导致的行业自我净化、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代表了行业近一段时间的主流趋势。”紫马财行CEO唐学庆说。

  陈晓俊同时表示,投资者应该理性地看待网贷平台数量不断减少这一情况的发生,随着监管的趋严,目前正常运营平台数量减少是前几年网贷行业出现爆发式增长的必然结果。“对于投资者来说,随着正常运营平台数量的减少,‘踩雷’的风险将进一步降低。合规的平台数量占比进一步增加将促进网贷行业健康发展,投资者的投资环境也将更趋良好。”

  主动清盘居多

  良性退出占主导

  通过对比数据可以发现,2016年停业及问题网贷平台事件类型较2015年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

  数据显示,2016年停业、转型类型的网贷平台数量占比出现增长,分别为66.11%、1.61%,而2015年停业、转型类型平台数量占比分别为32.30%、0.08%。与此同时,跑路、提现困难、经侦介入类型的平台数量占比在2016年出现下降,分别下降至22.46%、9.53%、0.29%,而2015年跑路、提现困难、经侦介入类型的平台数量占比分别为44.44%、22.18%、1.00%。

  “之所以近一年停业、转型类型的平台数量占比出现增长,主要原因在于不少平台无法达到监管要求,在权衡营业状况后选择主动清盘停止营业。由于这部分平台待收较小,容易完成清算,而主动停业或许是平台良性退出的最优选项。”陈晓俊说。

  在唐学庆看来,部分弱小、不甚合规的平台选择理性退出或者停业转型,有利于保持区域性乃至系统性金融稳定,最大限度保障投资者权益不受损失或者把损失降到最小。

  此外,金信网副总经理李玉维表示,随着合规整改的不断深入,未来网贷行业“马太效应”将更加凸显,平台将从“多、小、杂”向“少、大、精”发展,在问题平台加速退出的同时,一些经营不善的平台也将继续主动转型,行业将进入“剩者为王”时代,表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当然在我国企业、个人融资需求和理财需求依然旺盛的背景下,现有银行体系无法很好地满足这些需求,这些剩下的平台将作为传统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面临新一轮的发展机会,尤其是商业模式成熟并具有流量优势的企业将更具有竞争实力。”他说。

  密切关注细节

  积极维权需理性

  如果投资者遭遇网贷平台退出,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业内人士提醒,由于不同类型的网贷平台退出迹象各不相同,投资者应密切关注这些平台的公告及提示、相关产品的信息披露、提现速度及收益率等细节。

  比如,一般而言,计划良性退出的平台在停业前可能会降低收益率,很长一段时间不再发标;或者提现到账慢,偶有不成功;或频繁出现各种公告和提示,询问客服无响应等,此时投资者应谨慎投标、尽快提现。而部分蓄意恶性退出的平台在停业前也许会骤然拉升收益率,信息披露模棱两可,用户根本无法探查其底层资产质量,短期吸纳大量资本以备停业期间资金周转,此时投资者切不可被高收益迷惑,而应理性撤资,及时止损。

  面对不同的退出类型,投资者应当如何应对?“停业平台是主动退出网贷行业的良性退出,正常情况网贷平台将按照投资者的投标情况进行正常兑付,如果平台资金兑付出现延期或者分期偿还,就有可能被认定为平台存在提现困难的情况。”陈晓俊表示,在平台发生提现困难但实际控制人还没跑路的情况下,投资者应在第一时间现场核实情况,同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向有关部门申请冻结平台资金和实际控制人名下资产和资金,以防止其将资金和资产转移,将损失降到最小。若平台出现跑路,投资者可与其他投资者一起维权,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以提高成功立案的可能性。

  唐学庆提醒投资者,一旦遭遇问题平台,应第一时间去公安部门报案并进行投资者权益登记,同时积极联合其他投资者组成维权委员会,与律师、网贷协会、消协保持密切联系。“此外,投资者还应调整心态,加强识别伪劣平台的能力,理性看待收益率,掌握好小额分散的投资规律,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逐步实现稳健的财富增值。”他说。


(责任编辑: 马先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