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上海滩公募基金样本观察 基金经理离职高峰或已过

2017年03月06日 06:33    来源: 投资者报    

  随着基金公司激励机制的完善、公司内部流动性加强,基金经理离职的意愿在降低,

  相比往年的离职高峰,今年则平静了很多

  如何看待基金经理离职?

  每到年初,基金经理的离职变化总是基民们较为关心的话题。

  据证监会网站信息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公募基金行业已有300多只基金发生了“基金经理变更”,有30多位基金经理选择“离职”,其中包括上投摩根基金经理吴文哲、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经理何景风等。看起来很多,但是分摊到每一家公司上,可能也就是两三位。

  尽管还有公司的年终奖未发放,人员还有进一步变动的可能。但对比往年,今年的情况变得相对趋于平常。那么,目前的人才流动情况真实情况如何?这种新变化背后的原因何在?为此,《投资者报》记者目前特别走访了沪上的基金公司。

  两位总经理离职 去向未定

  根据统计并结合实地采访,在过去的12月中,多数公募基金仅离职了两三位基金经理,尚无较大变化。

  只是在今年前两月,4位因个人原因离职的总经理中,上海占了两位。一位是公募老将杨东宣布离开兴全基金,去向至今成谜;另一位是海富通基金总经理刘颂,业内猜测可能是与管理业绩不佳有关。

  兴全基金曾向本报记者表示,新董事长庄园芳与杨东曾在兴业证券(601377)共事多年,是多年的最佳搭档,在投资风格和管理理念方面有较高默契,并会延续之前的管理思路。

  而相比之下,2015年加盟海富通的原总经理刘颂的辞去和近年来高管层接连出走,迟迟未能补位的现象更让人担心。刘颂执掌的近两年时间里,尽管总规模在增长,但受制于投研业绩不佳,主动管理型偏股基金的业绩和规模成绩单并不好看。

  2015年8月,海富通副总经理孟辉因个人原因离职,2016年1月和11月,副总经理戴德舜、阎小庆先后选择出走,副总级高管频繁出走一年多,却未增聘新副总。另外据不完全统计,该公司仅2016年还有5位基金经理相继离职。

  对此,海富通方面在回复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刘颂的离职是由于个人原因,目前公司各部门均正常运作,所有职能部门都有相应的负责人,各项公司业务均在稳定运行中。据悉,公司董事会已经安排现任董事长张文伟代行海富通基金总经理一职。

  内部流动多 向外变动少

  尽管如此,在走访中记者发现,目前上海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的变化仍较为平稳,这与部分公司经过事业部改革和股权激励机制的建立,留住人才的韧性在增强有关。

  不少基金公司表示,基金经理及投研团队的能力,与业绩的确有密切的关系,但也不能简单地画等号。基金经理的离职会给所操作的基金公司带来怎样的影响?多家受访基金表示并未受到实质影响。

  在强化风格的同时弱化个人作用,加强团队投研实力,这是不少基金公司所追求的。据了解,多数沪上的基金公司都在增强团队持续性的稳定和制度流程的完善。

  “基金投资不只是一个基金经理的个人行为,每位基金经理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团队支撑,一个人的离开不会对单只基金运作造成特别大影响,因为离职的基金经理所管理的基金都有资深的团队骨干接任管理。”国投瑞银基金公司告诉本报记者,2016年该公司仅两位基金经理离职。

  与此同时,多家沪上基金公司的人员内部流动也在加剧,部分卸任基金经理转岗至专户投资经理等职位,内部的流动趋于常态化。

  上述观点也得到一些第三方机构的认可,“基金经理离职后,会对产品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基金背后往往是一个投研团队在运作,更换了基金经理,只要投研团队没有大范围变换,投资策略和投资理念没有明确改变,基金经理变更后产品业绩影响也未必会很大。”格上理财研究员杨晓晴说。

  流动趋常态 选择更多样

  很显然,相比从前人才流失的慌张到如今变动的习以为常,基金公司正在逐渐适应和解决人才的问题。

  多位沪上基金人士向记者表示,与牛市所不同的是,随着大资管时代的来临,当下公募基金经理择业空间更大,除了传统的“公奔私”之外,还可以跳槽到“保险资管”。

  “去年公募行业的收益不理想,可能会加速人才的流动性;但现在部分基金公司已推出基金事业部、股权激励等措施招揽人才,也提升了人才在公募行业内部的流动性。”杨晓晴说。

  “事业部管理制可以让事业部负责人安心做投资,并掌握更多的团队主动权,以创业的心态去争取更好的业绩,因为会有股权和分红激励,每个事业部自成一体,由公司后台统一服务,让只擅长投资而不擅长行政的投资精英更聚焦投资,比自己做私募要支起一整套人马轻松,也更灵活并节约成本。”采访结束前,一位资深基金管理人士表示。


(责任编辑: 康博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