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美团进军打车领域引舆论分化

2017年03月01日 09:27    来源: 法治周末    

1.png

  舆论关注度走势(单位:篇/条)

  马金顺

  舆情概述

  网约车领域又来了一张新面孔。

  近日,有网友发现,平时专注于团购领域的美团,竟然可以打车了,美团APP中原本“旅游出行”的项目已被一个“打车”的图标替代。

  对此,美团官方人士证实,为了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完整的生活服务体验,美团点评日前开始在南京低调试水打车业务。

  美团点评相关负责人表示:“此番在南京试运行网约车服务,也正是基于美团点评平台上的用户需求。打车业务的推出,除了能够为南京地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出行选择,还可在为用户提供‘吃喝玩乐’服务的同时,一体化解决‘行’的问题。”

  此次美团的这一举动博得了不少人的眼球。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美团上线打车业务或许更多的是为了引起投资人的关注。另外,出行领域经过几年前的烧钱大战,才换来了如今的稳定格局,美团目前既无大笔资金补贴司机和用户,也无出行领域的积累和经验,其打车业务失败的可能性极大。

  舆论关注度走势分析

  美团上线打车业务,最初来源于美团江苏渠道经理朱彪的披露。2月14日,朱彪在社交软件脉脉上透露,美团打车已于昨晚(2月13日)在南京上线。

  此消息发布后不久,便吸引了大量网友及媒体的关注,引发了关于“美团上线打车业务”的热议。网易科技、新浪科技、腾讯科技等门户网站以及《新京报》《北京商报》《每日经济新闻》等传统媒体也纷纷对此进行报道。

  当日美团官方证实了相关信息并作出了解释。

  从第一天舆论导向来看,基本都是就美团进入打车领域做了一个信息披露性的报道,比如,“美团也能打车了”“美团上线打车业务”“美团打车在南京低调试运行”等,并未对此事作深入解读。

  随着越来越多的网友及媒体对此话题的关注,舆论关注热度迅速攀升。

  新媒体舆情监测平台“新微邦”数据显示,2月15日,即舆论发酵第二天,有关该话题的新闻和微信关注热度双双达到顶峰,微博关注度也处于高位,并于次日达到顶峰。

  媒体报道除了对美团上线打车业务这一事实进行披露外,还对美团这一做法产生质疑,比如,《美团打车:“真出行”还是“假作秀”》《美团试水网约车,“大包大揽”模式能否凑效?》等。

  2月16日后,有关该话题的新闻和微信关注度便开始下滑,微博关注度也在2月17日达到顶峰后迅速下降。

  2月22日,《法治周末》以《美团进军打车领域有几多胜算》为题再次对该话题作深度报道,文章称,“虽然目前出行市场尚未饱和,但市场格局基本已定,此时美团进入,胜算不大”,使得舆论热度小幅回升,但随后即下滑。

  “新微邦”数据显示,自2月14日舆论开始发酵至2月26日,出现在各大新闻客户端的相关文章共计423篇,其中界面新闻客户端的相关文章《互联网出行再添一员:美团打车在南京低调试运行》阅读量超过20万次。

  网友观点倾向性分析

  对相关新闻及微博网友留言及评论进行随机抽样分析发现:

  1、支持美团,反对滴滴一家独大,44%

  网友“用户531885364”:肯定有戏,无论是司机还是用户大家都不喜欢滴滴一家独大。

  网友“龙之啸W”:滴滴确实越来越不太像话了,两头收钱,不仅欺客,更欺骗驾驶员。唯有引入竞争才能健康发展。

  2、并不看好美团加入网约车,23%

  网友“有态度网友069u8l”:呵呵,这是作死的节奏啊,好好做外卖平台吧!

  网友“无与伦比牵左手、卟离”:滴滴的地位现在已经不可撼动了,现在美团进入不可能和滴滴打价格战因为外卖那边还在亏损。

  3、吐槽美团服务差等,16%

  网友“m159****0910”:美团服务太差,客服电话打多少天都打不通。

  网友“yjf06dzsw”:美团什么都想插一脚,却什么都做不好。一味的融资烧钱、一味的抄袭借鉴,美团无自身造血功能又无盈利能力!

  4、美团此举就是为了IPO,11%

  网友“ogm9zsza9gb5”:一切都是为了IPO!

  网友“江苏南京”:这是王兴想傍个大腿来拉拉市值的把戏!

  5、其他,6%

  媒体报道分析

  据统计,自2月14日至2月26日,有关“美团上线打车业务”的新闻媒体报道共有705篇,从报道内容来看,美团为何要进军打车领域、美团上线打车业务后将会对滴滴等原有市场带来怎么样的影响以及美团进军打车领域的前景如何,这三点是媒体最为关注的地方。

  关于美团为何要进军打车领域,《法治周末》引用了互联网行业观察家洪仕斌的观点,“虽然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后,在O2O领域已经做到了第一,但其各项业务都比较平,没有亮眼之处,自然也难以引起资本市场的兴趣。美团推出打车业务,目的就是为了迎合投资人,引起投资人的关注”。

  美团方面称美团的打车业务目前仅在南京试运行,但以后会在其他城市地区提供美团打车功能,那么美团上线打车业务后将会对滴滴等带来怎样的影响?

  《凤凰科技》认为,打车业务和美团原有业务相差很大,但基于美团广泛的O2O用户群体,推出这一业务也有商业合理之处。目前由于受到政策的影响,打车软件滴滴遭受到了比较大的挑战,新的竞争对手或许让滴滴的处境雪上加霜。

  而网易科技认为,新政刚刚推出,市场正在重新洗牌,美团此时入局,时机也较为合适。不过,美团打车到底能不能挑战出行老大滴滴的地位,一切还不确定。

  中国新闻网担忧的是,在过去的一两年时间里,普通民众对网约车最大的印象莫过于巨额的补贴,滴滴、优步等网约车通过不菲的补贴支出,才占得一席之地。美团现有的各项业务盈利状况都不容乐观,估值也面临缩水,美团打车是否做好烧钱的准备?

  中国新闻网认为,美团的入场,势必加剧网约车市场的竞争,但面对滴滴这样的独角兽企业,美团打车的前景或充满艰辛。

  舆情点评

  从当前的网约车市场来看,经历多年的烧钱大战之后,才算得以表面上的稳定,滴滴占据多数份额,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

  在市场格局基本已定的情况下,美团突然进军打车领域并不被外界所看好。

  虽然最近几年,美团的业务线从单调的团购,扩张到外卖、电影票、酒店等多个领域,经历了疯狂的扩张之后,美团借助烧钱成为了O2O领域的流量老大。但是从网约车市场的发展来看,没有真金白银是很难抢占市场的。

  而自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后,虽然双方并没有公布相应的财务数据,但是从此前两家公布的数据(大众点评2016年营收净亏损达到29.8亿元,美团去年第三季度净收入56亿元,亏损24亿元)来看,美团点评亏损还在持续。

  如今的网约车领域,拼的也许不再是流量,而是用户的体验。虽然美团目前已经拥有用户近6亿,日订单量超1300万单,移动端月度活跃用户超1.8亿,这也许是美团的一大优势,但是仅靠这些数据就想为用户提供吃喝玩乐行一条龙服务,而不再去烧钱,恐怕被补贴惯坏了的消费者也不会买账。

  不过,从本次舆情事件应对上来看,舆论开始发酵首日,美团点评就立即对其进行回应,这一点说明了美团官方应对互联网舆情事件的能力较强。从媒体报道来看,由于美团官方的及时回应,有关该话题的新闻舆论热度第二天便达到顶峰,随后迅速下滑,舆论导向得以控制。

  虽然媒体进军打车领域不被外界所看好,但是从网友观点来看,不少网友仍支持美团进军打车领域。究其原因,就一句话,网约车市场一家独大的局面并不健康,有新的公司加入对消费者来说是一种利好。

  确实,针对滴滴,迫于盈利压力,在补贴越来越少甚至没有补贴的情况下,“打车难、打车贵”引起用户不满,遭遇用户和司机投诉很多,用户的体验也随之下降,负面信息随之而来。

  目前来看,美团进入网约车市场已成定局,希望美团能够利用好其14年消费数据的优势,更好、更全面地为消费者服务。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