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成都房贷利率调查:九成商业银行首套房贷有折扣

2017年01月09日 08:08    来源: 金融投资报    

  ■本报记者 吉雪娇

  2016年,火爆的楼市背后,房贷总量亦随之激增。不过,在经历过“最优惠利率”后,随着2017年的到来,相关情况被认为或有所改变。有消息指出,有15家银行北京分行签署了《关于加强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自律管理促进健康发展的公约》,拟约定自元旦起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低于银行基准利率的0.9倍。在此情况下,其他城市是否会跟进也受到关注。《金融投资报》记者调查发现,截止目前,在成都提供房贷的15家商业银行中,仍有11家提供最低为“85折”的房贷利率优惠,占比逾7成。

  11家银行在蓉提供85折利率

  2016年,成都房贷保持着“一路宽松”的趋势。当年1月初,蓉城超过9成银行都给出了针对首套房贷给出了优惠利率。而到了3月,在蓉城提供房贷业务的14家商业银行中,提供优惠利率的数量已上升至100%,且由交通银行领衔,首次出现了85折利率。

  随着2017年的到来,这样的“优惠潮”仍在持续。记者调查发现,从最新的情况来看,蓉城“85折”阵营为11家,分别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邮储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成都银行,目前这11家商业银行首套房贷最低利率均为基准利率的“85折”,即4.17%利率。

  与此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光大银行、兴业银行的首套房贷利率则为4.41%,即基准利率的9折。此外,汇丰银行与渣打银行则分别提供“87折”利率与基准利率。

  对于购房者而言,不同的优惠利率究竟有多大的影响呢?以商业银行贷款100万元,按揭30年、采取等额本息还款方式为例,如果以8.5折的主流利率折扣来计算,即执行利率为4.17%,那么还款总额为175.4万元,每月需还款4873元;当房贷利率变为基准时,执行利率为4.9%,还款总额191.1万元,每月需还款5307元。即还款总额增加15.7万元,每月还款额增加434元。

  此外,记者注意到,目前商业银行们的房贷审批时间并未延长。其中,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最快均可当天审批。

  全国首套房平均房贷利率4.45%

  从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走势来看,融360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2月全国首套房平均利率为4.45%,同比下降0.18%。在其监测的35个城市中,平均利率最低的为天津的4.13%,最高为乌鲁木齐的4.90%。而成都当月平均利率为4.25%,在全国十大利率最低的城市中排名第八,平均利率折扣为8.67。

  就在2015年末,全国优惠利率占比为68.05%,此后全国优惠利率占比连续数月增长,至2016年12月优惠利率占比达81.24%。从首套房利率的优惠力度来看,全国533家银行中,提供9折以下优惠利率的银行有151家,占比28.33%。其中139家银行提供8.5折优惠利率,6家银行提供8.2折优惠利率,2家银行提供8.7折优惠利率,1家银行提供8折优惠利率,1家银行提供8.3折优惠利率,1家银行提供8.8折优惠利率,1家银行提供8.88折优惠利率。此外,221家银行提供9折优惠利率。

  而从一二线城市的全国首套房平均利率对比来看,一线城市的优惠力度依然具有优势。二线城市中,天津、重庆、青岛、成都的优惠幅度较大。三线城市的平均利率则普遍要比一二线城市更高一些。“城市分化现象依然存在,楼市比较火热的一线城市,各银行间竞争更加激烈,各银行针对房贷客户推出的各种优惠层出不穷。而在一些楼市成交不太火热的城市,银行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利率则相对较高。”融360分析师指出。

  值得关注的是,多家媒体称,北京首套房贷利率自元旦起已从8.5折收紧至9折。出于运用资金价格规避非理性需求的考虑,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未来房贷收紧将成为主流趋势,后续随着资金价格的上升和楼市条例的深入,有可能提高至9.5折,或回升至基准利率。

  事实上,住房市场的过快升温不仅加重了城镇居民购买住房和偿还房贷的负担,也有可能为银行信贷系统积累较高风险。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CHFS)发布的中国住房信贷报告指出,根据偿付收入比、房贷收入比以及家庭收入稳定性等多个指标综合判断,当前全国拥有房贷的家庭中,存在一定风险的家庭占比达到7.8%,其拥有的房贷总额占全社会房贷总额的比例为7.0%。

  上述报告分析认为,这部分家庭中可以依靠现有金融资产还完剩余贷款的仅占6.87%,剩余93.13%无法靠现有金融资产支持还完贷款。而无法靠金融资产支持还完贷款的家庭中,69.7%的家庭靠金融资产只能再支持一年以内的月供,资金较为紧张。这部分风险家庭偿付压力较高,潜藏一定的金融风险,需要引起注意。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