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以“羊毛党”为代表的灰色产业链已初成规模,若继续发展,抓住运营商定向免费流量的漏洞,或导致三大运营商近亿元损失
“ 14 : 00 ,页面根本进不去; 14 : 10 ,好不容易进入网页,但显示的流量奖励剩余份数已经为零了。”
在第六次刷新中国移动爱流量“答题寻宝”活动仍未领取到任何流量之后,谢方 ( 化名 ) 退出了“爱流量”应用 APP 。
谢方,是中国移动的拥趸。在得知中国移动爱流量于2016 年 12 月 10 日至 2017 年 1 月 6 日,推出“答题寻宝送流量”后,她几乎每天都会尝试刷新应用去答题抢流量,但均以失败告终。
12 月 14 日,《 21 世纪经济报道》曝出,谢方久攻不下的流量,竟早已被类似“答题寻宝”的抢答软件刷走了。据称,“答题寻宝”对接了 4 万多个黑卡手机号,每个手机号都在爱流量注册一个账户并参加答题活动。并且,还有很多刷单手对该活动虎视眈眈。一旦抢到流量,便有可能在倒卖流量的黑市出售。
以中国移动官网流量价格为例,1G 流量售价约 47.5 元,但在黑市出售, 1G 流量售价约为 24 至 26 元。
这些专门选择一定渠道的优惠促销活动,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换取物质上的实惠的刷单手,被业内称为“羊毛党”。
法治周末记者发现,不但是中国移动正深陷被薅“羊毛”的困境,其他两大运营商如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也遭遇过不少薅流量的“羊毛党”。
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以“羊毛党”为代表的灰色产业链已初成规模,若继续发展,抓住运营商定向免费流量的漏洞,或导致三大运营商近亿元损失。
一个月近8.2 万 G 流量或被抢
12 月 10 日,中国移动爱流量推出“答题寻宝,领取 300M ”活动,流量奖励每天推出 10 万份,每份 300M ,每个手机号码每日限领一份,活动在每日 6 点、 10 点、 14 点、 18 点、 24 点开通。
抢答对已进入通信领域工作的谢方来说,并不难。在她看来,如果能进入网页,如果还有剩余流量奖励,“一天轻松抢 300M ”。
但谢方“运气不好”,每一个时间点准备去答题时,不是网页崩溃,就是流量剩余份数已被抢光。
法治周末记者致电电信行业分析师曾韬,他认为短时间内流量被抢光的“罪魁祸首”极有可能是答题软件,甚至不排除有不少“黑卡”用户通过注册,再利用软件抢走流量。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法治周末记者吐槽:“现在爱流量的答题活动才进行了一周,如果再不采取措施,移动推出的免费流量肯定会被刷单手抢光。”
据《21 世纪经济报道》称,中国移动爱流量一月被抢 8.2 万 G 。若以中国移动官网流量价格为例, 1G 流量的售价为 47.5 元,但在流量黑市上出售, 1G 的价格一般约为 24 至 26 元。
法治周末记者算了一笔账,8.2 万 G 流量若按 47.5 元 /G 计算,共计 389.5 万元;若按照黑市价格 26 元 /G 计算,共计 213 万元。
仅爱流量推出的一项活动,或让黑市产生近200 万元收入。
另外,法治周末记者用移动手机号注册了“爱流量”账号后,发现中国移动在“答题寻宝”活动之外,还推出了不少流量优惠活动。
记者多次尝试获取这些免费流量,均以失败告终。例如,在“砸蛋迎流量”活动中,缓冲近 5 分钟后,尚未进入页面;在“赚流量”活动中,缓冲近 10 分钟后,页面崩溃。
“羊毛党”利用免费定向流量漏洞抢流量
事实上,不仅是中国移动,其余两大运营商如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也遭遇过“羊毛党”。
2014 年至今,三大电信运营商陆续推出“流量宝”“流量 800 ”“流量银行”“爱流量”等流量交易平台,均支持流量购买、兑换、发红包、转赠等功能。并且,三家运营商都通过推出大量流量优惠活动,推广自家平台。
这些流量优惠活动,因为频率高、转赠变现容易,成为“羊毛党”分毫必拔的项目。
以中国联通“流量银行”为例,法治周末记者在“百度贴吧”中搜索发现,不乏类似“薅联通‘羊毛’, 10 元 1G ”的帖子。
据曾韬介绍,薅到“羊毛”后,“羊毛党”一般会选择淘宝作为交易平台,将流量转手给一些数码、配件、通信等厂家,从中获益。
后来,淘宝封杀数万流量交易店铺。“羊毛党”转战腾讯 QQ 群。
法治周末记者以“流量”为关键词,在 QQ 群中搜索,出现近 176 个相关交易 QQ 群,基本上每个群的群成员都超过了 1000 人。
记者在QQ 群中调查,购买流量可分多个套餐,例如, 1G26 元套餐; 2G48 元,购买 2G 免费赠送 1G 流量。有些群里出售的费用更加便宜。
一位流量充值客服向记者透露,可以加盟或者担任代理,其中代理费88 元,拿货 1G 流量 10 元;加盟费 188 元,拿货 1G 流量 5 元。并且,流量来源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网通,能持续性、长期供货”。
一位主动联系记者的流量代理商,在回复记者的提问“流量从何而来”时,表示“运营商数据漏洞 IP 激活充值”。
法治周末记者向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进行求证,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复。中国联通宣传处负责人则表示,“未听到过有关‘羊毛党’的消息”。
根据2015 年“国内漏洞报告平台乌云公告”,运营商为给客户提供方便,设置了免收取流量费的白名单,当计费系统检测到用户访问的是白名单中的网址时,不会进行扣费。
曾韬表示,这种免费定向流量容易被不法商贩钻漏洞,若再不注意,三大运营商因此项问题带来的损失或近亿元。
业内技术人员王先生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流量贩卖者如果在互联网上申请一台 VPS 云主机,搭建虚拟专用网络服务器 (VPN) ,通过并不复杂的伪装,就可以让运营商认为,这个 VPN 请求的流量都来自于运营商的免流量网站。他们控制的 VPN 流量就会由运营商买单。再通过控制 VPN 的账户权限,流量倒卖者就可以将运营商的免费流量低价卖给用户。”
运营商斗不过“羊毛党”?
其实,钻漏洞并非“羊毛党”薅到“羊毛”的全部手段。据北京律师张新年分析,运营商被“羊毛党”薅流量存在多种可能性。
他举例称,如一些不法软件或网站存在盗取流量的陷阱,但从技术上看,运营商能实现有效监控;或者运营商的计量系统存在缺陷。
“计量系统缺陷的可能性较大。”张新年分析道。
此外,前述业内技术人员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在薅“羊毛”行动中,除了刷单手以外,还有与运营商保持密切联系“卡商”。他们将到手的手机卡激活后,提供给“羊毛党”。“羊毛党”再通过软件将手机号批量导入,自动登录、处理验证码等,按照运营商设定的抢答规则处理,轻松就能抢走流量。
还有一种情况导致“羊毛党”薅流量现象长期存在,张新年认为或存在运营商与不法企业、个人等相互勾连并就不法流量收益进行分赃的可能性。
不少运营商业务部门为完成流量售卖业绩,以低价出售流量,易被“羊毛党”截取,再转手倒卖。并且,在类似“买手机充流量”活动中,也有可能被“羊毛党”钻空子,得到流量,没买手机。
“这种情况一般都是有运营商内部人员接应。其实提高技术以防止套流量的行为是可以实现的,但如果是内部利益链条,要想斗过‘羊毛党’,就很难说了。”曾韬说道。
据曾韬介绍,目前运营商不少业务员存在“只要流量出去了、业务量增加了就行,不用管是谁获得了流量”的心态,结果造成流量市场恶性循环,运营商内部管理懈怠,市场也会混乱,最终危害消费者利益。
法治周末记者试图就运营商内部管理等问题采访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相关负责人,截至记者发稿,尚未获得回复。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规避“羊毛党”?曾韬认为,运营商一方面需从技术上防止软件插手;另一方面需从管理上打击可能存在的不规范的销售行为,防止流量落入非正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