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一行三会官员齐谈实体经济 防范金融风险根本在改革

2016年12月28日 07:47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冯彪

  中国经济近来暴露出的“脱实向虚”隐患日益引起高层的关注。本月中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将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作为明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12月27日上午,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在首届“人民财经高峰论坛”上发表演讲。在论坛现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作为“一行三会”金融监管部门的官员,上述4人在演讲中均提及实体经济。

  针对当前存在的金融风险,徐忠表示,积极主动推进改革是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根本途径。

  一行三会官员谈实体经济

  中国经济在今年稳中向好的同时,也面临“脱实向虚”的问题。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发布的一份研报指出,当前企业存款活期化和居民财富地产化使得M1和M2增速“剪刀差”较大。

  本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提高大企业素质,在市场准入、要素配置等方面创造条件,使中小微企业更好参与市场公平竞争。

  对于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在上述论坛上,王兆星表示:“银行业是实体经济的资金血液提供者,因此应该增加有效供给,从而加强信贷供给,支持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对于新兴产业和创新产业,金融业更要优化信贷供给、信贷创新。”

  徐忠在演讲中提及,金融是实体经济的镜像反映,当前我国各种潜在金融风险实际上是国民经济深层次矛盾的综合反映,既有金融体制不完善的原因,也有经济结构矛盾和经济体制转轨不到位的因素。“因此,当前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治本之策,是深入推进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姜洋也在演讲中表示,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是立国之本,实体经济决定虚拟经济,资本市场必须从实体经济的内在需求出发,发挥优化资源配置、引导要素流动、管理风险和财富的作用,为实体经济的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在保险领域,梁涛特别提及,保险资金在支持实体经济上有自身优势。“要发挥保险资金作为长期资金的优势,大力发展科技保险、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以及信用保证保险等业务,推进融资模式和增信机制创新,助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有效发挥保险服务实体经济的优势。”

  化解金融风险需要积极作为

  随着经济增速企稳,政策重心也向防风险、抑制资产泡沫倾斜。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货币政策定调: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另外,会议还强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每当改革发展遇到重大困难时,一种声音认为,面对复杂的金融风险形势,策略上应‘以保为主’,避免问题恶化,主动放缓改革节奏;另一种声音认为,策略上应坚持‘以改为主’,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化解风险于改革创新之中。”徐忠在演讲中举例说,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就是“以保为主”理念的表现。一旦房价上涨,出于对风险的担心,往往采取限购、限贷等行政化色彩较浓的干预手段抑制需求;而一旦经济走弱,希望以房地产投资提振经济增长的时候,又会采取反向措施促进房地产发展。

  在徐忠看来,“保”是消极防御,可能导致风险防不住、底线保不住。而“改”是积极作为,积极主动地推进改革是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根本途径。要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强化金融监管为突破口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才能为其他金融改革创造一个稳定的金融环境。

  对于银行业而言,王兆星强调,银行业的稳定是经济稳定的基础,在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同时,坚决守住不发生金融系统性风险底线,要求银行业机构强化全面风险管控,健全完善全流程风险管控机制,不断提升风险抵御能力,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而在保险领域,梁涛特别指出,保监会绝不允许保险公司成为内部控制人的“融资平台”,绝不能使保险成为少数投机者短时间内聚敛巨额财富的工具,绝不能把保险办成富豪俱乐部。只有坚守“保险业姓保”不动摇,保险业发展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责任编辑: 马先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