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意料的好。”这是美尔雅期货副总经理金宏斌对2016年期货市场的评价。
2016年,大宗商品期货市场行情跌宕起伏,成交活跃,各路资金争相参与,奠定了期货公司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商品牛气冲天
2016年,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量将创历史新高。截至2016年11月底,全国期货市场全年累计成交量为38.5亿手,同比增长18.79%。
这主要归功于商品牛市。数据显示,前11个月,全国商品期货市场累计成交38.34亿手,累计成交额为162.35万亿元,与2015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32.16%、31.67%。商品期货市场成交量和成交额分别占整个期货市场的99.58%和91.12%。
其中,黑色系牛气最足。以“绝代双焦”为例,焦煤、焦炭从1月至11月几乎保持单边上涨行情。焦煤期货主力合约价格从每吨565元,涨至11月14日的每吨1676元,涨幅达197%。焦炭走势类似,从年初的每吨643元一路上涨至11月14日的每吨2276.5元,涨幅达254%。
不过,11月11日晚至11月12日凌晨,商品期货市场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闪跌”。诸如棉花等期货盘中从涨停一度砸至跌停,除了铁矿石、沪金和沪银之外,其他品种都在夜盘21点41分开始加速下跌。虽然截至11月12日凌晨夜盘结束时,多个合约都有所反弹,但这一夜的“闪跌”让许多期货投资者惊魂未定。
“从期货行业整体来看,今年许多期货公司收入和盈利都有增长。”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增长主要来自于三方面:一是期货市场交易规模增长,经纪业务发展快;二是期货保证金多了,利息收入也增加;三是创新业务发展迅猛,资管业务和风险子公司业务已成为盈利新增点。我们公司创新业务对整体公司业绩的贡献占到近30%左右。”
建信期货总裁葛文杰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2015年,期货行业利润增长非常好,主要是金融期货带来的收益。而2016年行业主要受益于商品牛市。截至前三季度,期货行业总体收入、利润略有下降,但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第四季度期货市场行情继续大幅波动,总的来看,2016年期货公司在盈利方面基本能够弥补股指期货受限带来的收益影响,规模甚至在去年年底的基础上还平稳增长”。
资管业务暴涨
资管业务对期货行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行业,空间不可估量。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约2679亿元,是2015年前三季度819亿元规模的3倍多,显著增长。
据美尔雅期货副总经理金宏斌介绍,资管业务是期货公司非常重视的创新业务,今年前7个月发展迅猛,上半年存续产品共有50多只。但7月监管层发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后,公司确实不太适应,7月以后发的产品比较少。监管层意在提高期货公司的自主投资能力,我们公司也构建了FOF平台,提高自身投资能力,同时建立广泛的投资渠道。”
永安国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国平指出,新规后,产品不让加杠杆,也限制优先劣后结构性产品发行,我们产品基本都转向主动管理型产品。
在肖国平看来,“期货在资产管理中占比还较小。”据透露,永安期货资管业务100亿元的规模中投在期货市场也只有10多亿元。
不过,肖国平强调,期货在资产管理中仍有不小的优势。如期货相对其他市场品种来说流动性好,到期兑现周期短,又是有保证金的杠杆交易,资金效率高。此外,期货与股票操作不一样的地方是可以通过对冲组合提高收益风险比。
在此背景下,公私募机构对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的认同也有大幅提升。
深圳市万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裁许建平表示,2013年之前,大部分私募是和信托、基金子公司、券商资管等合作发行产品,相比其他机构,期货公司在资管领域起步晚。但在2016年已明显看到,期货资管开始出现初步的繁荣景象,券商客户和期货公司客户的风险偏好不同,期货公司和私募基金合作,能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
“2016年是期货资管大放光彩的一年。”万家共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组合基金管理(FOF)部总监赵磊剑表示,在所有国内的大类资产配置中,CTA(管理期货策略)是最强的,如果你配了CTA,今年的业绩一定不会差。
另外,市场环境也为期货公司进一步发展资管业务提供了条件。12月,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发布了自主研发的“上海期货交易所商品期货价格指数系列”,为机构投资者开发指数类基金产品提供参考。截至2016年底,共有14家公募基金的21只商品期货ETF或指数基金已经走完或正在走申报流程。
“保险+期货”落地
与资管业务相比,期货创新业务中的风险管理业务需要期货公司更有耐心。
马文胜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风险管理业务前期确实发展较为缓慢,期货公司都在寻找商业模式,新湖期货也是用了两年时间铺垫。现在基本上每家公司都寻找到了自己的特色,风险管理业务已经摸索出盈利模式,开始盈利。2017年,风险管理业务厚积薄发,将进入盈利期。”
2016年,期货交易所加大扶持力度,期货风险管理业务,尤其是“保险+期货”的创新模式也出现了加速发展的势头。
今年4月,大商所发布了关于2016年支持期货公司开展“场外期权”、“保险+期货”试点的通知。大商所还明确了年度“保险+期货”试点的支持方案。相较2015年,2016年的方案进一步加大了支持力度,主要通过手续费减免等方式支持期货公司开展业务。
据了解,已有12家期货公司的试点项目获批立项,其中包括永安期货在吉林省6个地区开展的玉米“保险+期货/期权”项目、浙商期货在黑龙江省嫩江县开展的大豆“保险+期货”项目、新湖瑞丰在辽宁锦州义县开展的“保险+期货”玉米项目、南华期货在黑龙江赵光农场开展的大豆“保险+期货”试点等。人保财险、安华农险、阳光农险、国元保险、大地保险等7家保险公司参与项目。
郑商所也在2016年启动了“保险+期货”试点。8月1日,郑商所发布通知,决定在棉花和白糖两个品种中开展“保险+期货”试点。棉花及白糖试点现货规模分别不低于1000吨及3000吨。
马文胜指出:“目前期货市场场内、场外工具推出多了,这些工具需要与现货产业链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作用。企业参与风险管理业务的关键是要找出商业模式,将衍生品工具应用固化到企业经营战略中。企业在学习和应用衍生品工具过程中仍有很多需求,专业性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衍生品团队,进行自主操作,但中小型企业还需要期货公司服务,这是期货公司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