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借道深港通抄底白马股 外资看好龙头公司长期投资价值

2016年12月19日 06:43    来源: 中国基金报    

  明年在新股发行节奏加快的预期下,成长股的空间仍然受到制约,预计一季度,通胀受益板块仍是相对较好的投资标的。

  上周A股震荡下挫,市场情绪也转向悲观。与内地投资者态度谨慎相比,港资却越买越勇。记者注意到,深港通开通十个交易日里,格力电器等消费、医药、地产、银行领域的龙头公司频繁登上深股通前十大活跃股榜。机构人士表示,这些白马股大部分增长稳健,估值便宜,容易吸引到重视长期价值的外资机构。如果国内投资者放低收益预期,这一投资思路值得借鉴。

  深股通逢低

  扫货白马股

  12月5日,深港通正式开通,连续10个交易日“北热南冷”,深股通标的成为机构关注的焦点。总结来看,外资机构重点关注的领域集中在绩优白马股。

  根据证监会统计,截至12月15日收市,深股通累计交易金额189.05亿元人民币,港股通累计交易金额45.26亿元人民币,881只深股通标的股票中有813只发生交易。

  其中多只个股受到外资集中热捧。16日,格力电器、美的集团、五粮液、印纪传媒、洋河股份、海康威视等个股出现在深股通前十大交易股榜上,事实上,这些均是深港通开通以来频繁上榜的“熟面孔”。特别是格力电器,显然成为深港通开通以来的明星股,即便近两周跌幅最深的几日,依然有大量外资买入,合计净买入金额34.654亿元。

  此外,美的集团也连续10个交易日上榜,合计净买入金额12.704亿元。而五粮液、洋河股份、海康威视、潍柴动力、万科A、中联重科的净买入金额也均超出了1亿元。

  深股通前十大交易股榜显示,受外资青睐的个股多集中在电器、食品饮料、银行、地产、医药等行业。就业绩来看,格力电器前三季度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长12.8%;美的集团前三季度净利128.1亿元,增长16%;五粮液前三季度净利润51.01亿元,同比增长10.83%。

  外资看中长期价值

  在业内人士看来,北上资金之所以集中热捧格力电器等个股,更看重的是公司长期投资价值。不过,估值低、业绩好,并不意味着就能稳赚钱,但坚持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者不妨借鉴港资逻辑选择绩优股长期持有。

  大泰金石识基研究院核心分析师王骅认为,境外投资者大多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且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上市公司更多以产业投资的角度来考虑,在考虑未来公司成长性的同时,兼顾公司估值水平、投资回报率,以及公司现金流是否稳定,财务状况是否健康等因素。因此,境外投资者更多选择A股中独有的医药、低估值的银行、高资产价值的地产等龙头上市公司进行投资。

  沪上某大型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也较为认可这一投资逻辑,该基金经理表示,白马股大部分增长稳健,估值便宜,符合港资价值投资的理念。

  不过,内地投资者是否借鉴这些选股思路则有待考量。在王骅看来,是否可以跟随港资选择白马股,重点要看个股的选择。如果选择到合适的标的,有理想表现的概率较大。

  上述沪上基金经理则认为,外资基金不习惯炒股价赚价差,一年15%的收益就是比较理想的结果。但内地投资者一般很难接受这么低的收益率。但是,从长期来看,内地投资者也会逐步向价值投资靠拢,这是市场逐步成熟的表现。美国、中国香港的历史都证明,未来机构投资者的占比会逐步扩大,市场的长期价值投资理念也会越来越深入。

  海富通基金投资经理张志强表示,价值型板块,如银行股、地产资源股、食品饮料等,最具吸引力的是分红收益率,但近期资金价格的持续调整不利于该板块。他表示,近期市场热点仍以周期性板块为主。成长股今年一直在调整,目前仍难言拐点到来。明年在新股发行节奏加快的预期下,成长股的空间仍然受到制约,并且目前看不到成长板块中有爆发性增长的企业和细分行业。预计一季度,通胀受益板块仍是相对较好的投资标的。


(责任编辑: 康博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