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人民币中间价破6.90关口

2016年11月25日 07:28    来源: 京华时报    

  受美元指数飙升影响,此轮人民币汇率快速贬值,半个月时间从6.80整数关口到6.90整数关口,目前正在逼近7.0关口。

  京华时报记者余雪菲

  □事件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再跌

  “6.9来了,7.0还远吗?”一位外汇业内人士对记者感叹道,“总体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内,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对于大部分的外币是升值的。预计今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能将会逼近7.0关口,而明年人民币汇率会破7。”

  昨天,官方公布数据显示,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继续下调181个基点,报6.9085,跌破6.90关口,创2008年6月16日以来新低。

  从今年年初起,人民币汇率跌跌不休。1月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5032,而相较于昨天而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贬值达到6.23%。

  值得注意的是,此轮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快速贬值始于今年10月份。10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贬值到6.7008,随后人民币汇率一路下行。10月份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贬值幅度就达到了3.45%。一个半月内,从6.70到6.80,再半个月时间从6.80到6.90。

  简单地算一笔账,用人民币兑换1万美元,以昨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计算,要比“十一”期间多花2307元人民币。

  □探因 美元指数飙升

  23日,美国10月耐用品订单数据表现大好,美元指数应声冲高,刷新十三年半新高至101.62;同时美元兑日元飙升,创七个半月高点至112.08。

  机构普遍认为,12月美联储加息确定性增加,推动美指飙升。11月23日,美联储公布其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11月1日至2日会议的内容纪要显示,多数官员对美国经济持乐观态度,认为应较快加息。部分委员提出,应在12月13日至14日的议息会议上提高联邦基金利率0.25个百分点至0.50%-0.75%。

  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此轮人民币汇率贬值主要受美元指数走强影响。此外,央行也减少了对外汇市场干预。

  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周浩撰文分析称,从8月以来,人民币汇率指数保持基本稳定,这也意味着只要美元指数近期保持强势,人民币就难以逆转颓势。近期人民币贬值速度的加快,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央行减少了对市场的干预力度。

  根据渣打银行研究团队估算,剔除储备货币币值变动和储备资产市值变动后,10月用作交易目的的外汇储备下降规模低于200亿美元。而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10月外汇储备下降460亿美元至3.12万亿美元;央行净售汇规模由9月280亿美元降至150亿美元。这表明10月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力度相对减轻。

  □影响 对没有换汇需求市民影响不大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如果近期没有换汇需求,则感觉不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下降的冲击。

  上述外汇分析人士表示,如果近期有留学、境外消费人群,可以考虑提前换汇,抵御短期风险。预计人民币汇率短期仍将下行,但不存在中长期贬值基础。

  中金所研究院副院长、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建议,对于普通市民,如果没有出国需要,实际上是没有必要着急的,因为意义不大。如果投资者的金融资产在500万人民币以上,可以配置一些美元资产,但是尽可能不要超过20%。

  针对有外币理财需求的市民,一位银行理财人士指出,投资者选择外币理财的话,可以考虑求将人民币兑换成外币,包括欧元、美元、澳元等国际货币。按投资期限分类,可分为短、中、长期外汇理财产品等;按其连接标的分类,可分为利率/汇率挂钩、外汇挂钩、指数挂钩、股票篮子挂钩、债券基金挂钩产品等。

  他建议,投资者选择外币理财时,首先要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实际需求,外汇投资具有一定风险。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分散投资。总体来说,对于有留学、海淘、大额资产保值等实际需求的投资者,外币理财很有必要。

  此外,对于高净值人士而言,可以配置海外固定收益类产品、证券、房地产、另类投资等。

  □展望

  人民币汇率短期承压

  多位分析人士表示,在企业层面,未来预期企业换汇需求增加。这些企业将外币贷款、国内资产,逐渐转化成为外币资产、国内负债,进行消极结汇、积极购汇。此外,短期内多数出口企业因人民币贬值而受益。

  在人民币汇率走势方面,随着美元12月加息时点逼近,美元升值预期浓厚,叠加明年一季度由于春节旅游、个人购汇额度恢复以及贸易顺差下降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将继续承压,保持弱势行情。

  此外,券商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明年加息的频率高于今年是大概率事件,加息可能将不低于两次。美国加息频率提高会给人民币和中国国内金融市场带来压力。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