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双11”后遗症,你中招了吗?

2016年11月19日 08:04    来源: 北京日报     陈雪柠

  记者 陈雪柠

  熬夜抢的货还没收齐,“双11”后遗症就来了。“10个订单,花了1万多元,现在看看一半以上都是冲动囤货。”家住朝阳的田女士在今年“双11”收获颇丰,可拆完了满地的快递纸箱,她有些后悔:“好几款衣服买得着急,不适合,看来还得退。”更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双11”当天下单的部分商品,12日零点一过,价格竟然不涨反降。

  更有资深“剁手党”发现,想为新到的货腾地儿,得先处置家中闲置物品。“闲鱼上已经甩卖了6个包、8双鞋、3台净化器。”“双11”当晚扫货3万元的白领小沈说,面对电商大促,网购成瘾的她已经难以自拔。

  后悔 狂欢节一过价格反降

  预交定金,熬夜血拼,但“双11”有多少商品能给消费者名副其实的年度低价呢?

  田女士在天猫魅力惠官方旗舰店购买的一款爽肤精粹液“双11”预售价是228元,如今同样产品仅售219元。“我没有用过这款护肤品,所以对具体价格没什么概念,还以为自己捡了便宜。”田女士说,自己先乐呵呵地付了30元定金,又付了198元的尾款,等活动结束后一看,竟然买贵了。

  类似遭遇也发生在很多消费者身上。“双11”秒杀结束后,不少商家第二天打出“返场价”,价差只是象征性的1元,这让熬夜刷新抢货的人心里很不平衡。记者在2016天猫“双11”招商规则中看到,11月12日到11月26日的15天为“双11”活动商品的价格保护期;在此期间,参加过“双11”活动的商品,其销售价格不得低于正式活动价格或预售价格。但部分商家涉嫌违规的行为大大影响了购物体验。

  业内人士分析,“双11”之后降价促销对多数商家而言是一种无奈之举。“双11”当天电商平台流量极大,消费者疯狂扫货,商家也会提前大量备货,可一旦备货过多出现滞销,就不得不在节后继续降价清库存。

  监测数据也显示,“双11”捡到大便宜的概率并不算高。猎网平台的报告披露,去年“双11”期间,743万件促销商品中有52.99%出现了价格先涨后降,其中81.99%的商品涨价幅度在30%以内,3.26%的商品涨幅高达200%以上。

  焦虑 一日繁华换来数月冷清

  “双11”花式营销连出组合拳,促销、满减、红包,让人目不暇接。消费者的购物时间高度集中,的确给商家带来了短时销量的飙升,但对于不少中小商家而言,接下来可能是长达数月的冷清。

  “就算不久后还有‘双12’、年货节,但肯定不能跟‘双11’比,关注度低了,销量也差很多。”一家淘宝女装店主说,春节前本是销售旺季,“双11”提前释放了消费需求,自然会冲淡之后的行情。

  部分中小商家虽然加入了“双11”的狂欢大潮,依然难以摆脱赔本赚吆喝、吃力不讨好的尴尬。“我们小本经营赚得本来就不多,但你不让利不行,必须得刷刷存在感,不然留不住客户。”福建的蔡女士经营一个家庭农场,主要生产百香果、黄姜等农产品。“双11”期间她额外雇了2位客服,5位采摘工人,人力成本大大提高,综合下来利润提升并不明显。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双11”茵曼、裂帛等女装品牌已经走起下坡路,传统大品牌销量开始领跑。从商家销售排行来看,优衣库、ONLY、拉夏贝尔等线下大户优势明显,这让中小商家倍感焦虑。

  上瘾 买家边囤货边甩卖

  在低折扣刺激下,不少人陷入这场“消费狂潮”中无法自拔。

  小沈告诉记者,“双11”凌晨她给母亲挑中了一款优衣库的羽绒服,但付款时已无库存。“页面提示说,有买家尚未付款,15分钟后商品释放后仍可购买。”她不断刷新页面,刷出一件酒红色的迅速下单购买。“下单时觉得尺码可能偏小,但应该问题不大,结果一看详情页才发现这是修身款。”考虑到价格不低,她计划收货后申请退货或者转给身边同事。

  从去年“双11”退货情况看,部分品牌退货率达到30%,有的甚至达到50%。一般而言,服装鞋帽是“重灾区”,而护肤品、玩具等退货率相对较低。

  今年“双11”,刚刚新婚的小丁就对丈夫多有不满。“平时不做饭的人,偏偏要给家里买厨具,一口气买了6口锅。”小丁说,丈夫听了商家的“忽悠”,说一种菜式要用一种锅,“现在可好,厨房根本放不下!”

  一边忙着囤货,一边忙着甩卖闲置物品。小沈调侃说,自己每到“双11”都免不了一番折腾,“像个二道贩子似的”。“看见好的还是想买。买完新的就把旧的放到二手网上卖掉。”在闲鱼二手平台上,她已经卖掉了一万多元的闲置用品,“等这次买的东西都到货,估计还得转手一批。”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