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沪指站上"牛熊分界线" 股民吐槽"只赚指数不赚钱"

2016年11月19日 07:49    来源: 广州日报    

  揭开股市迷雾

  “天天看着煤炭、券商等个股飙涨,自己手里的股票却趴着不动,只赚指数不赚钱的日子又来了!”股民刘先生这样说。

  截至昨日收盘,上证指数自10月份以来最大上涨点数达到228点,最高上涨幅度达到7.63%,其间站上了此前一直难以逾越的3200点牛熊分界线。但是,大多数股民再度陷入赚了指数不赚钱的尴尬境地。

  专家认为,权重股已经上涨了一轮,目前市场存在热点调整以及进一步多样化的可能。投资者除了在相对低位适当介入低价权重股以外,还可关注一批前期没有大涨过的中小创成长股机会。

  文/广州日报记者杨欣

  股指表现

  沪指站稳年线但风险因素犹存

  昨天股指围绕3200点整数关窄幅震荡,沪指收盘报3192.86,跌0.49%;深成指收盘报10889.11,跌0.51%。从周K线上看,本周沪指小幅收跌0.1%,以一根“假阳线”终结了此前周线五连涨态势。

  国庆节后A股掀起一轮反弹行情,与此同时,在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的助推之下,煤炭、有色金属等热点权重板块得到市场的持续追捧,在短期内出现了比较理想的涨幅,刺激指数上涨。例如,本轮反弹中沪指站上3200点,就得益于煤炭有色的集体上涨。本周维持在3200点左右震荡,则靠的是“一带一路”中字号个股的持续护盘。

  本报记者了解到,自去年8月24日跌破年线以来,沪指曾多次尝试收复“牛熊分界线”,但均无功而返。而自国庆节后大盘如期迎来了一波红包行情,大盘股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反弹,沪指成功站上了3200点关口,创熔断以来新高,同时,这也是沪指自去年市场大跌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站稳年线,也就是“牛熊分界线”。

  不过,与上证指数的强势上涨相比,个股情况却不甚乐观。据证券时报股市大数据新媒体“数据宝”统计,截至11月10日收盘,只有99只A股价格突破了年线。

  因此,大部分分析人士并不认为股市会就此进入新一轮牛市,未来上涨节奏将放缓。

  “发动牛市的根基至少要有流动性的支撑,或者基本面要有比较坚实的基础,目前两者都不具备。”方正证券分析师陈女士称。

  本轮A股上涨伴随成交量略有放大,入市资金以快钱为主,资金炒作标的也集中于和大宗商品相关的板块,后期大宗商品走势将对这波行情形成较为关键的影响。

  有分析师指出,沪指创本轮反弹新高后虽市场情绪好转,但临近年底,投资者落袋为安的心态渐浓,短期各方难以形成合力,在风险因素犹存的环境下,走势将有反复。

  股民吐槽

  赚钱的买不到 买到的不赚钱

  表面热闹的行情却在股民心中引发纠结。不少股民都有这样的感受,“只赚指数不赚钱的日子又来了!”股民刘先生说,“我也想买大盘蓝筹股,但是看到券商已经涨上天、银行保险也涨得很多了,真不知道现在该买什么好!”

  “最近这种行情很容易让人心浮气躁,捂着的股不涨,一割就涨,一涨就急,一急就追,一追就套,一套就蒙,一蒙就割,恶性循环。”股民黄小姐对自己的操作很不满意。

  市场人士则认为,之所以会再次出现“赚指数不赚钱”这种情况 ,主要因素在于这次拉起指数的银行、地产、券商等,都是一线蓝筹,股权相对集中,很容易成为机构大户造势的工具,而散户手里股票少,很难参与进去,自然赚不了钱。

  记者发现,这种情况在A股中是很正常的,尤其是在行情启动的初期,是需要几个板块持续突围来引爆情绪的,行情初期蓝筹股的持续上攻就是为了这个任务,这时候确实是只赚指数不赚钱,但是等这个任务完成后,中小创就会变身领涨的主流了。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市场分析师桂浩明认为,10月以来的这波行情,相当数量的投资者赚了指数不赚钱,原因在于涨得好的股票大都是过去的冷门品种。

  不过,市场的确存在热点调整以及进一步多样化的可能。所以心里要有个数,行情刚启动的时候蓝筹走得快点很正常,即便在蓝筹上赚不到什么钱也不要瞎做、瞎追,以免左右挨打。做好一旦蓝筹滞涨之后,小票、题材要精彩表演的心理准备和交易准备。

  业内观点

  近期投资应“轻指数重个股”

  有市场人士认为,四季度,随着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启动、深港通开通,A股有望迎来一波做多周期。鉴于上述参与机构的投资喜好,A股市场风格很可能出现转换,蓝筹股和成长股有可能迎来一轮上涨行情。

  不过,本报记者发现,此前一度冲高的券商股,近日出现尾盘翻绿;有色金属板块分化明显;同样大跌股数量也是在指数新高之际,频频增加,尤其是上周五和本周一两天量能放大之际,主力大资金竟然都是净流出。

  中信证券市场人士陈慕林认为,近期市场的投资策略是“轻指数重个股”,投资者除了在相对低位适当介入低价权重股以外,一批前期没有大涨过的中小创成长股机会开始凸显,不宜漠视。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