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困境亟待破解
今年以来,大量委外资金涌入给公募行业带来了新问题,如大额赎回导致基金净值暴涨暴跌、“空壳”基金业绩飞升,等等。有人担心,机构资金不断涌入,可能导致公募专户化,失去为公众理财的属性,甚至公募整体沦为银行的通道;有人认为,风险偏好雷同的机构资金集体申购、赎回,一致行动人会加剧市场风险;也有研究人士表示,委外资金纷纷赎回后,会造成大批量的“空壳”基金。
随着委外资金的汹涌来袭,公募基金遭遇的“囚徒困境”正在浮出水面。
净值冲击:或产品标识 或设立补偿机制
今年以来,少数委外资金赎回导致基金净值暴涨暴跌。业内人士认为,委外基金应该加上特殊标识,防止普通投资者误入产生损失。
北京某大型公募基金经理建议,普通投资者对这类产品缺乏识别能力,即便专业投资者在缺乏充分信息披露的情况下也很难断定委外定制基金。针对这类产品做标识,可以避免普通投资者误入产生亏损风险,也有利于规范市场。
沪上一位中型基金公司高管则表示,要求基金公司将委外基金单独命名以示区分,这一点在机构那边是通不过的,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但都不愿意捅破这层窗户纸。
也有的基金经理虽不赞同注明委外标识,但主张应为剩余份额提供风险补偿。
北京一位银行系公募基金经理认为,毕竟申购和赎回基金份额是持有人的权利,应该设置赎回费且不低于一定比例赎回费归属于剩余基金财产,这可以增加对留存份额的补偿,并发挥投资者长期持有的积极作用。
僵尸基金:
拟建立自动清盘机制
委外资金整体撤出导致基金空壳化和僵尸基金则是业内担心的另一问题。毕竟一旦机构赎回后,剩下的份额将会非常小,而基金的维护费用仍居高不下,基金公司不可能坐视这种情况发生。
按照《基金法》相关规定,在基金合同生效后,连续20个工作日及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份额持有人不足200人或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时,应在定期报告中予以披露、向监管层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等。
上述沪上中型基金公司高管称,该公司正考虑在定制型基金合同中提及自动清盘机制,这比“迷你基金”清盘机制要求更低,可能连续数周甚至数日低于红线便可以主动清盘,由于机构大额赎回后剩下的都是原先凑户数的投资者,预计清盘难度并不大。
架构重塑:市场部萎缩
委外小组扩张
针对委外业务的快速发展,有的公募基金已成立专门的投资、营销小组对接委外,而少数公募的市场部则逐渐闲置,委外资金对公募的组织架构重塑作用也在逐渐显现。
上述沪上中型基金公司高管称,目前已经有不少公司开始成立专门的小组,从各个部门安排人手负责委外业务,但专门针对委外成立单独部门目前公司尚未考虑。
上海一位大型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则表示,委外层出不穷会影响市场营销部的日常工作节奏,因为委外一般是由机构部来对接,并不需要市场部给予太多的帮助,而且,委外的发行周期较短,也不需要做材料、宣传等。大公司除了委外之外还有其他产品线,同样需要在日常中进行持续营销的维护,而小基金公司或新成立的以委外为主的基金公司,市场部的作用就大大削弱了。
规模与风险的辩证法
委外资金导致机构投资者占比抬升、风险偏好雷同带来市场冲击也令一些业内人士担忧。
深圳某公募机构理财部副总经理表示,机构化是资本市场发展选择的结果:一是全国社保、企业年金、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等基金管理公司传统的机构客户资产管理规模不断增长;二是近年来银行的理财资金以及自营资金成为新生的重要机构投资者,这股新生的力量成为许多基金管理公司近两年最大的新增委托资金来源之一。
该人士称,这两类机构客户群体的不断增长,既是社会发展和财富积累的结果,也是现阶段广大投资者必然选择的结果。
在华南某大型基金公司债券基金经理看来,委外的风险也要客观分析,并不是说规模大就一定风险更大。
该基金经理分析,一是委外都是专业机构投资者,理性程度比散户高,不太可能成为市场风险的推动者,反而会成为市场的稳定器,不会放大波动;二是委外尽管规模很大,但委外的可预测性要比散户好,申购赎回都可以提前预知,可以预先作出减仓或者加仓判断;三是委外符合资产管理行业基本规律,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从信用的角度来看,银行风险偏好相对较低,想要在信用上有额外的投资和收益,就需要找更专业的机构来做。
该基金经理称,委外的钱无论来自银行还是保险,其实都来自散户,原来是老百姓(603883)直接买基金,现在变成把钱委托给银行,而银行把这些钱集中起来,选定最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帮他们管钱,也具有基金中基金(FOF)的性质,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应该鼓励。 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康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