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询价过高致某私募定增基金搁浅 定增“躺着挣钱”的时代已过去?

2016年10月31日 06:48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近期有私募人士告诉记者,前期专门为参与定增发行了一只定增类私募基金,但是该项目由于参与机构多达100多家,申报价格超出预期,导致了参与该定增项目失败,而即将发行的定增基金也因此搁浅。而来自财通基金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一年期定增项目平均单体规模19.5亿,相当于单份起点1.95亿元,对参与机构的资金实力要求提高了。此外由于竞争激烈,折扣缩窄的现象在优质标的尤为明显,精选个股策略的相对有效性下降。这是否意味着定增产品“躺着挣钱”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呢?对此私募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私募受阻于高溢价定增基金发行搁浅

  实际上对于追求绝对收益的私募而言,在和公募基金抢夺优质定增项目的时候,受制于绝对收益而不敢冒太大的风险。近期就有私募人士告诉记者,前期为参与某上市公司的定增项目,专门发行了一只定增类私募基金,规模近亿元,只要该股的目标价位在20元以下都可以积极参与,该股的发行底价在17元左右,但是目前已有100多家机构参与询价,价格高的已经到了24元多了,离自己的目标价格太远了,所以只有放弃此次定增,而即将发行的定增基金也因此搁浅。

  该私募人士还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流动性太充裕了,稍微条件好一点的定增项目,就会出现抢筹的情况,有时候甚至高达上百家机构争抢,相比定增预案发行底价,部分机构溢价申报已是常态,许多机构溢价20%申报都没有成功夺标;而据记者了解,凡是在规定时间内向上市公司发送认购意向函的投资者均能参与上市公司询价,上市公司或者主承销商收到意向函的数量不等,而意向函的数量越多,代表潜在可能参与询价的投资者就越多,竞争也就越激烈。

  而据财通基金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共实施558次定增,募集资金总额突破1.2万亿元,其中一年期定增项目平均单体规模19.5亿,相当于单份起点1.95亿元,对参与机构的资金实力要求提高了。据记者了解,在市场震荡期,折价空间更大,安全垫更厚,但由于定增解禁后要在二级市场退出,依然受到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存在亏损的可能性。此外由于定增项目参与门槛较高,也考验机构的资金实力及报价经验,规模较小的定增产品往往会面临激烈竞争,可能会导致投标失败的局面。

  此外高溢价拿定增项目其实并不意味着将承担投资亏损,关键还是所拿项目的资质,问题的核心就是基金管理人对定增项目资质判断。对此旭诚资产陈贇指出,分析定增项目的优劣,首先是公司所属的行业,行业的平均增长水平和景气程度决定了上市公司未来的发展空间。其次是定增募集资金真实用途以及产生的效益。最后是大股东或公司核心团队的参与定增程度,以及上市公司完成定增后对市值管理的意愿程度和市值管理策略。

  定增“躺着挣钱”的时代已过去?

  实际上,定增的收益来源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折价率+市场波动收益贝塔+个股成长性收益阿尔法,然而在大量资金蜂拥至定增市场的同时,定增项目的折价优势已经开始逐渐萎缩,甚至部分出现溢价发行。而随着定增折价率优势的消失,有人是一边热情高涨抢项目,一边忧心忡忡愁收益。甚至有私募人士表示,未来低折价和监管日渐趋严的市场环境下,定增“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对此,前海旗隆代雪峰表示,折价空间日益收窄,是否意味着定增产品“躺着挣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是显而易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是件坏事。A股在向成熟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市盈率一定会下来,一、二级市场之间的套利会更加困难,其实对普通投资者是有利的;而私募排排网基金经理刘国平也发表过类似观点,每次当市场行情非常平淡的时候,往往市场参与定增的热情最高,当大盘指数位于3000点以下时,看好未来的A股市场,现在参与定增,虽然短期可能有亏损,但因为锁定也不用考虑买卖,加上市场本身处于低位再加上定增自身独特的折价优势,做定增获利的概率可以达到70%甚至更高。

  旭诚资产陈贇表示,目前定增市场折价空间收窄甚至出现溢价发行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公募资金参与其中,虽然定增价格不断推高,但相对于目前震荡行情来说,定增市场的收益更加稳定。但是做定增的关键还是要看项目的质量怎样。随着价格红利的逐渐消失,“躺着赚钱”的时代或已过去,只有选取更加优质的定增项目,获得更高的价格折扣,与大股东利益绑定的更加紧密,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投资者的收益。


(责任编辑: 康博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