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财政部探索"强制"PPP试点 污水、垃圾处理迎政策暖风

2016年10月13日 07:15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胥帅

  10月11日,财政部在官网发布了《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深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最受关注的是财政部表态将在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领域探索开展PPP模式强制试点。

  一位环保行业研究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PPP模式”中,财政部主推的两个领域属于循环经济,特点是市场化程度相对较成熟、具有稳定的现金流,这也将利好相关产业链的上市公司。

  两领域开展PPP强制试点

  11日,财政部官网发布的《通知》共有11条意见,包括进一步加大PPP模式推广,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等。其中明确提到在能源、交通运输、市政工程、农业、林业、水利、环境保护、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卫生、养老、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和旅游等公共服务领域深化PPP改革工作。

  更为具体的是,财政部要求在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领域要探索开展PPP模式强制试点。《通知》表示,在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领域,项目一般有现金流,市场化程度较高,PPP模式运用较为广泛,操作相对成熟,各地新建项目要“强制”应用PPP模式,中央财政将逐步减少并取消专项建设资金补助;在其他中央财政给予支持的公共服务领域,对于有现金流、具备运营条件的项目,要“强制”实施PPP模式识别论证,鼓励尝试运用PPP模式,注重项目运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这两大领域(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相对比较成熟,因为在PPP模式中,它们都是推行得比较早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环保行业研究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这两大环保领域均属循环经济,一般是围绕“废弃物回收——处理利用——产品资源”这样的生产链闭环,“现在政府对垃圾处理率的要求很高,有强烈的需求和企业进行PPP合作。”

  “这两大领域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企业运营模式,他们可以通过每年的运营收回资金,不至于出现现金流紧张的状况。”该研究员称,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不同于建筑施工等PPP项目,因为后者建设周期较长,所以相应的回款也慢。

  相关公司前三季度业绩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在A股市场上,从事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的上市公司并不少,包括盛运环保、巴安水务、中原环保、创业环保和国统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最近两个月,部分上市公司也频签PPP大单。例如国统股份在9月20日中标了今年以来的第六个PPP项目——投资总额达7.24亿元的龙海市锦江大道(三期)A段新建道路及污水截流综合改造工程。值得一提的是,这一中标总额已足足是国统股份上半年营收近7倍。

  一方面拿下项目大单,另一方面,这些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上市公司业绩也迎来改善。例如巴安水务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44亿元~1.61亿元,增幅为65%~85%;中电环保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为6780.9万元~8013.79万元,增幅为10%~30%。另有部分相关上市公司股价也受到热捧,例如盛运环保股价从8月最低的8.03元已涨至11.98元,创出今年以来新高。

  尽管综合宏观环境和PPP项目的应用前景来看,以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为主营的上市公司将直接受益,但在上述研究员看来,两大领域仍有隐忧。“一是从环保行业来看,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的技术壁垒不算特别高,譬如有些建筑、园林公司也能做这样的活。”该研究员说,因为资本的逐利基因,会有更多的竞争者角逐这一市场,其供给竞争力将加大。

  “由于政策刚出,最快在今年相关企业会拿到更多订单,但对应的利润并不会在当期兑现,因为在建设周期结束之后才能完成付款。”该研究员分析称,一般对于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的领域而言,订单到手后,企业还需经历1~2年的建设期,过程结束后才会迎来收获的运营期。

  对此,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以投资者身份采访了部分相关上市公司。巴安水务证券部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建设期间也有利润,但是很少。主要的还是项目做成之后运营方面的收入。譬如说我们的渤海淡水项目,主要收的就是水费。”他补充道,每个PPP项目情况不同,一般完成建设需要两三年。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