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新三板520家挂牌企业坐拥117亿投资性房产

2016年09月28日 07:46    来源: 中国证券报    

  房价节节走高,社会资金潮水般涌向 房地产 领域,部分公司甚至偏离主业把“炒房”作为主打产业。中国证券报记者通过数据统计,以2016年半年报“投资性 房地产 ”科目作为衡量“炒房”程度的指标,新三板市场共有520家挂牌公司拥有“用以出租或短期出售”的房产,价值合计达117亿元,相当于这520家公司合计净资产的6.5%。值得注意的是,这520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仅为70亿元。

  一线城市公司偏好炒房

  据数据统计,新三板挂牌公司中投资性房产最多的前十甲分别是 中城投资 、 九鼎集团 、 东盛园林 、 环渤海 、 好百年 、 利尔达 、 青浦资产 、 东软股份 、 华龙证券 、 东忠科技 。

  “投资性房地产”是资产负债表中非流动性资产下的一个子科目,主要用以记录企业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即出售),或两者兼而有之”而持有的房地产。作为存货的房产或自用房产并不会被纳入“投资性房地产”科目。也就是说,与主营业务相关或用于日常生产经营的房产并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中城投资是国内历史最长的房地产私募投资机构之一,其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市值一骑绝尘,达到14.7亿元,而公司上半年的净利润仅为1.1亿元;另一私募机构 九鼎投资 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市值为10.9亿元,位居第二,公司上半年净利润4.1亿元;东盛园林该数字为6.7亿元,公司位于潍坊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前身是潍坊市林业局下属事业单位“潍坊市花卉苗木良种繁育试验场”,公司上半年净利润3311万元。

  环渤海 从事家居建材领域的开发和管理,主业与房地产沾边,持有的投资性房产市值为5.7亿元,上半年净利润为1336万元;好百年主业与环渤海相近,持有的投资性房产市值为4.6亿元,上半年净利润531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持有投资性房产市值位居前十名中的公司中,有三家主业与房地产没有关系,其中两家是高新技术领域的挂牌公司。利尔达持有的投资性房产市值为2.9亿元,上半年净利润2077万元,公司主业为嵌入式微控制器、无线传感网智能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其他电子元器件的销售,公司获得国家重点支持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等20多项荣誉。东忠科技以发展成世界一流的IT跨国企业为目标,持有的投资性房产市值为1.7亿元,上半年净利润721万元。

  分行业看,计算机软件、 专用设备 、通用设备行业的挂牌企业持有投资性房产市值分别达59亿元、42元亿、35亿元,揽下前三把交椅;建筑施工、化学制品、电子设备制造为第二梯队,分别坐拥30亿元、26亿元、19亿元房产;汽车、综合、其他电气设备、金属非金属材料是第三梯队,投资性房产市值分别为18亿元、16亿元、15亿元、15亿元。

  分地域看,北京、深圳、上海、杭州的挂牌公司为“偏好炒房”的第一阵营,持有的投资性房产的市值分别为43亿元、30亿元、28亿元、25亿元;苏州、广州、成都为第二阵营,挂牌公司的房产市值分别为20亿元、18亿元、15亿元;武汉、重庆、天津是第三阵营,挂牌公司均拥有13亿元市值的投资性房产。

  主业盈利赶不上房价上涨

  在深圳房价节节攀升的这一年来,新三板有5家挂牌公司参与到火爆的楼市中,趁机大赚了一把。

  2015年10月23日, 东电创新 公告称,公司斥资约1000万元,买下深圳龙华新区荟港尊邸一套229平米的房产。同年11月3日, 手付通 公告称,公司斥资1402万元,购入深圳福田区一套305平方米的办公室。同年12月30日, 亿汇达 公告称,公司斥资1996万元,买下深圳福田区天元花园一套238平方米的房产。今年5月11日, 艾维普思 公告称,公司斥资约3200万元,买下深圳南山区一套586平方米的办公室。今年9月2日, 本贸科技 公告称,公司斥资2300余万元买下深圳南山区一套房产。

  翻看上述各家公司2015年度年报,东电创新当年净利润为1487万元,手付通为807万元,亿汇达1359万元,艾维普思5004万元,本贸科技667万元。按照深圳去年同期至今的平均房价增幅60%计算,手付通和本贸科技去年一年的净利润,还不如其购入房产的增值部分来得多。令人玩味的是,手付通和本贸科技一年的净利润,买不起当年他们出手购入的房产。

  一位新三板公司老板感慨道,我们租的办公地点在上海市区,本来准备买,后来选择了租,省下钱发展企业,结果企业刚盈利,房子涨了有近千万元,盈利远远赶不上房价上涨。

  业内人士表示,买房只是配菜,主营业务才是主食,这5家公司总体经营尚可圈可点。按照去年年报数据,有4429家挂牌公司的净利润少于500万元。这意味着这些公司的年利润还不及一线城市的一套百平方米房产的市价。

  “脱实入虚”令人尴尬

  面对“炒房”带来的收益,不少公司老总难免会在“实业”和“炒房”之间有所动摇。实体经济低迷困境之下,大量上市公司集体炒房、炒股、买理财产品,局面着实令人尴尬。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葛晓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年报中的投资性房地产净额是指企业房地产取得成本减去累计折旧的差额,仅是账面资产的反映,实际上会低于市场估值。这也意味着,这些企业如要变现,所获得的收益将超过账面上呈现的价值。

  经济学家宋清辉对此表示出担忧。他认为,挂牌公司、上市公司作为实体经济的代表,反而需要靠炒房获取收益,这可能会引导更多的资金“脱实入虚”。在房价节节走高带来的“炒房”暴利驱动下,社会资金潮水般涌向房地产,不仅巨额民间资本投资楼市追求“以钱生钱”,很多公司也纷纷进入房地产业,有的公司甚至偏离主业把“炒房”作为主打产业。

  武汉科技大学教授董登新指出,挂牌公司争相“炒房”是典型的“脱实向虚”。工业低端产能严重过剩,导致经济增长下行,实体经济不景气。流动性泛滥,却没有流入实体,过多的流动性反而刺激投机,掏空实体、冲击实业。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