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买房恐慌一线城市蔓延 “假结婚”只为“买房门票”

2016年09月05日 14:57    来源: 北京晚报    

  “这100万元能买哪里?不知道,反正能买哪里是哪里。”说着话时,王艺(化名)打开了手机上的看房APP。对于买房,她唯一能确定的事儿就是:无论如何,这次必须买了。

  一场传说中的“离婚限购”,让上海出现了离婚大排队,夫妻间笑着离婚只为抢一套购房指标。恐慌是可以传染的。记者发现,在北京的楼市中,也初现一股恐慌情绪,如王艺般的购房人买房只为了获得一张能进入有房者序列的“门票”。

  100万元再不买房又不够了

  提起买房,专家们总爱使用心理学中的“需求—动机”理论,因为名下无房需要租房住,才产生了刚需型购房人。套用这个理论,王艺可归入“非刚需型”购房人,多年来一直住在单位宿舍,房租支出几乎可以在生活成本中忽略不计,购房远非必要行为。

  然而,从上周开始,王艺却加入了看房大军,揣着银行账户上趴着的100万元,拿着从没用过的购房指标,各区县的寻找她能够买得起的房子。

  “买什么?哪里最合适?”对于这两个问题,近似于“小白”的王艺心里其实是没谱儿的,多年没有租房压力的生活,让她从未将研究心思投之于楼市。她所能确定的就是,100万元作为首付,再算上贷款,她能支付起的房价范围不超过300万元。她就压着这个指标,能看的房子就先看,遇着合适的就出手。

  当然,这笔预算在北京买房,称得上是捉襟见肘。动辄五六百万的新房和单价过两位数的学区房,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300万元,只能在二手房市场寻找一套老破旧的小户型 。“就算这样,我这次也必须买房。”王艺觉得,与其让资金趴在银行贬值,还不如拿出来买房。

  而更重要的是,北京的房子越来越贵,离普通人的生活越来越远,这一次再不买,将来就更没机会买房,“我得在可能时拿到一张入场的‘门票’。”她反复给记者举的例子是,一位朋友2006年花六七千元的单价在中关村买了一套房子,10年过去,房价已翻了10倍不止,相对比工资涨幅却是少的可怜。

  600万元的新盘托人买

  工薪阶层够得着的房子越来越少,似乎是今年北京楼市留给人的印象之一,尤其是在新房市场。过去几个月,北京新盘开盘量始终维持在低位,且大部分新盘的售价都超过了800万元。而从供应端看,今年北京仅供应了七宗土地,纯住宅面积仅38万平方米,这也意味着明年北京的新房供应量仍将位于低位。

  “近期新开的几个新盘,各种托关系想买的人,只因为单价以万元计没到两位数。”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托关系的人中,很多名下已有一套房,只是觉得这个价位再不买就没得买了。可其实仔细算下来,每套房屋的总价也得到600万元到800万元。

  而根据媒体报道,8月底开盘的电建·金地华宸,位于西六环边的门头沟,购房人抢800万一套的房子,就跟“抢白菜”一样。楼盘第一期3号楼只有156套房子,等待摇号的人却有400组。

  谋划“假结婚”获房票

  如果再算上实体经济低迷,股市和债市表现欠佳,楼市自是成为资金流向的首选。可资借鉴的数据是,中国前七个月个人住房贷款增加将近3万亿元,住房与土地开发贷款将近4000亿元,房地产贷款合计在3.4万亿元,占前七个月中国各项贷款增加额8万亿元的42.5%。

  林先生便属于名下有房、且国外还有一套房屋的有房族。可8月底,他还是花掉了手中的100多万元,投资购买了一套远郊区县的商住公寓。“这么多的经验证明,还是投资房产的回报率最高。”林先生说,哪怕房价不大涨,哪怕是两年涨1万元/平方米,他的这笔投资都是正数的。

  甚至,为了获得这一张“房票”,有人都动起了“假结婚”的念头。“单身者只让买一套房,我的购房指标满了,想再买就得‘假结婚’。”单身女孩小美告诉记者,她听说远郊区县有专门替人办理“假结婚”的中介者,一次费用大约十几万元,正准备去考察一下,“好像收费也涨了,原来是10万元。”

  在这场市场流动中,保留理性的反倒是以买卖房为生的中介商。“至少我身边的人中买得起房子的越来越少。”北京中原地产市场总监张大伟告诉记者,至少从数字上看,他觉得房价很快要见顶了。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