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本周中行和工行上半年业绩报的发布,中、农、工、建、交五大行中报正式“收官”。从数据来看,虽然未现负增长,但五大行净利润增速仍几近“零增长”,而降息效应之下,各行的净利息收入也呈现负增长。与此同时,上半年五大行不良率较年初均有所上升,但大部分银行二季度不良生成速度在下降。
业内人士表示,短期内,银行不良拐点仍难现,在盈利和资产质量的双重压力下,大行也在寻求差异化的发展道路,以应对挑战。
“降息”侵蚀银行净利息收入
从各行中报数据来看,五大行净利增速仍几近“零增长”。
8月30日,中行发布的半年报显示,该行上半年净利润930.37亿元,同比增长2.52%。同一天,工行发布的中报显示,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上半年工行在计提444亿元拨备后,实现净利润1506.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8%。此前,农行、建行和交行的“中考”成绩分别为净利润1051.48亿元、1339.03亿元和376.6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0.8%、1.25%和0.9%。
从收入结构来看,受到“降息”影响,大行的净利息收入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上半年,工行净利息收入同比减少7.1%;中行实现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5.22%;建行实现利息收入3464.11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77.83亿元,降幅为9.83%;农行利息净收入减少205.36亿元,降幅为9.36%;交行实现利息净收入681.48亿元,同比减少29.11亿元。
农行财务会计部总经理姜瑞斌表示,利息净收入出现负增长主要原因是2015年央行连续降息带来的影响。此外,2016年5月1日起实施“营改增”,贷款等业务的利息收入实行价税分离,导致生息资产收益率有所下降,这是技术性因素。他同时表示,息差下降主要体现在一季度对业务重新定价,二季度后息差水平趋稳。
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中间业务正成为商业银行实现盈利的一个发力点。建行其他非利息收入546.7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18.94亿元,增幅140.02%。交行盈利结构也有所改善,中间收入比重提升,报告期内净经营收入1036.09亿元,同比增长6.65%,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8.14%,占比同比提升0.27个百分点达20.23%。工行上半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达817亿元,同比增长6%,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较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至22.85%,对盈利增长起到了关键性的拉动作用。
不良拐点仍未到来
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末,五大行的不良率均较年初有所上升。建行不良贷款新增159.69亿元,不良率上升0.05个百分点至1.63%;农行不良贷款新增125.22亿元,不良率上升0.01个百分点至2.4%;工行不良贷款新增167.85亿元,不良率上升0.05个百分点至1.55%;中行不良贷款新增120.45亿元,不良率上升0.04个百分点至1.47%;交行不良贷款新增51.58亿元,不良率上升0.03个百分点至1.54%。
若环比一季度的情况来看,五大行的不良生成速度多有所下降。工行的不良率较一季度末下降0.11个百分点;建行、交行和农行的不良率相比一季度均持平;只有中行不良率较一季度末上升0.04%。
“未来几年,不良资产仍会高位运行,但最差情况在去年底已经结束,建行新暴露的不良情况已经见底。”建行首席风险官曾俭华表示,“建行今年的资产质量要好于去年。”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博士后冯乾则认为,尽管新增不良贷款有所趋缓,但不良贷款率依旧维持高位,行业所期望的不良拐点仍未到来,短期也难见。商业银行要从“夯实基础、管好存量、把好增量”等方面下功夫,从不同路径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和持续提升资产质量。
事实上,银行也正在从增量和存量两方面入手提升资产质量。在增量上,商业银行均在不断调整其自身信贷结构,数据显示,包括五大行在内的银行均大力发展风险相对较低的个人按揭贷款。中行1.47%不良贷款率在五大行中为最低,中行首席风险官潘岳汉表示,贷款结构优化对于不良贷款起到了良好控制,“中国银行海外的不良贷款率只有0.2%,个人贷款占比不断提高,不良率低于1%”。
在存量上,银行则运用多种方式处置不良。建行管理层在发布会上透露,在不良贷款的处置上,建行通过盘活、贷款出售、实时核销等各种措施,对不良贷款的化解效果较好。此外,建行预计将于9月发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不良资产证券化为不良资产处置提供了新的途径。
推进差异化策略应对挑战
从五大行的中报也不难看出,为了应对利率市场化等各方面挑战,各大行也在试图进一步发挥其自身优势,在综合化经营的基础上,将差异化策略“进行到底”。
三农业务一直是农行的特色。农行董事长周慕冰在业绩发布会上就明确表示,农行要突出服务三农,做强县域的经营定位。截至6月末,农行县域金融业务总资产68266.1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0%。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30140.5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4%。吸收存款余额62277.5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4%。
农行行长赵欢称,三农业务具有多方面优势。营改增后,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对县域事业部的合格业务实行增值税优惠税率。央行方面对县域业务实行存款准备金优惠政策,比城市业务低两个百分点。银监会则对县域监管费用予以免除。这些措施都能够提高县域业务的资本回报能力,也能更好的服务三农。
中行则在进一步加速推进其自身的国际化战略。数据显示,近三年,中行海外资产年均增长800多亿美元,三年累计增长人民币1.7万亿元,在集团总资产占比已经达到了27%。2016年上半年,中行海外机构实现税前利润85.68亿美元,同比增长84.16%,占集团税前利润的43.22%。
中行行长陈四清介绍称,中行有一个“345”的战略,近期内要在海外资产、海外完成利润基本站上30%的台阶的基础上,经过努力,实现下一个目标,即使得中行海外资产和海外完成利润达到整体资产和利润的40%,要让海外真正成为半壁江山。“这个难度要大一些,需要比较长时间的努力。”他说。
陈四清还透露,从机构布局来讲,中行已经在46个国家和地区,拥有564家分支机构,且覆盖18个“一带一路”国家,如果进展顺利,今年年底,中行有望在接近5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机构和网点的布局。
在五大行中,工行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一直颇具特色。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互联网金融业务规模、客户数和活跃度均持续提升,融e行开放式网银平台移动端客户已达2.15亿户;融e购电商平台交易额达6814亿元,融e联即时通讯平台注册客户超3000万户;二维码支付产品亦正式推出,工银e支付客户突破1亿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