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开学季到 险企老早定好了学平险这个“小目标”

2016年09月01日 07:13    来源: 证券日报    

  业内人士指出,父母是孩子最大的保障,给孩子购买重疾保险之前,应优先给自己投保

  ■本报记者 冷翠华

  9月1日,是不少学校开学的日子,莘莘学子又将走进校园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家长永远牵挂着孩子,除了希望他们学业有成,也希望孩子在校园平平安安,并通过保险的方式为他们转移风险。保险网销平台相关数据显示,临近开学时期,“学平险”及类似的保险销量比平日猛增。

  业界人士表示,“学平险”虽然专为学生设计,本质保障仍然以意外伤害风险和疾病风险为主,家长在给孩子配置保险时,可根据情况重点从意外伤害、疾病和教育金三方面考虑。

  家长:

  总是先想着给孩子保障

  以前,每年9月份开学,家长都能收到学校代收保费的一份保单,保险名为“学平险”,主要保障孩子在校期间的意外伤害等风险。而从去年开始,学校代收商业保险费、保险公司进校设点等行为被禁止。尽管如此,临近开学时,很多家长还是主动给孩子购买相关的保险。

  “以前学校统一购买‘学平险’,从去年开始没有了,我们还是继续在给孩子买。”李程峰(化名)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两年他选择从网上给孩子购买相关保险,考虑到正在上小学的孩子比较活泼好动,怕发生意外,他给孩子购买了一份意外险。

  新晋妈妈张青(化名)对记者表示:“以前我对商业保险不感兴趣,因为单位给买了社保,觉得没必要买。孩子出生以后想着应该给他买份保险,才开始正式与商业保险接触,给孩子买了份重疾险。”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人正式接触商业保险正是从孩子开始的,要么因为孩子出生,要么因为孩子上学。关心孩子,牵挂孩子,首先就想着给孩子全面的保障。

  险企:

  从时点促销转向客群细分

  也正是因为看到了少儿保险市场的发展机会,临近开学的8月份,不少险企开始在各个渠道大力推广“学平险”。例如,太保产险推出“学习无忧”疾病医疗学平险,该产品具有“在校学生专属”、“门诊住院全保”、“支持小额快赔”等几个特点。友邦保险推出友邦“学平险”,主要保障意外伤害带来的风险。此外,中国平安等公司还专门针对北京在校生推出了专属“学平险”。

  事实上,保险公司不仅在临近开学这个时点抓住机会大力促销,针对有孩子的家长这一群体,部分保险公司已经在细分客户群体时,将“只为孩子购买保险的群体”作为一个重点开发对象,拟长期挖掘幼儿保险市场潜力。

  中国太保在其新近公布的半年报中指出,该公司绘制完成了客户脸谱工作,从客户年龄、性别地域等多维度出发,提升对客户的认知,发现客户风险保障、财富管理等方面的需求缺口,明确了六大重点客群,包括仅有一张保单客户、仅为孩子购买客户、缴费期满客户、车险3年未出险客户、女性客户,以及新车客户。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在中国太保的老客户中,仅为孩子投保客群实现加保规模保费17亿元。平安寿险也在上半年上市了专门针对少儿群体的少儿保障型产品“少儿平安福”,开发少儿市场并深度经营。

  从这类保险产品的销量来看,中民保险网相关负责人表示,8月份与学生群体紧密相关的保险产品销量显著上升。

  专家:

  应弄清“先保谁、怎么保”

  哪些类型的少儿保险销售得较好?家长为孩子配置保险应当注意哪些事项?记者采访了业内人士。

  中民保险网总经理喻周表示,从险种来看,学生群体投保比较多的是意外险和医疗保险,临近开学时期这类保险的销量比平时明显增多。这类少儿意外险通常保费便宜,保障内容涵盖意外身故/残疾、意外住院、意外门诊,有的还可以保障重大疾病风险。

  他建议,给孩子买保险优先投保意外险、医疗保险,这也是给孩子投保的比较常规的险种。同时,“现在包含个人责任保障的保险产品也越来越多,建议家长在给孩子投保意外险和医疗保险的基础上,附加个人责任保障,毕竟孩子较可能出现伤人、伤物的情况。”喻周表示,从网销情况来看,这类产品也比较受家长欢迎。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专门针对学生群体的“学平险”有保费较低但保额也较低的特点,如果有条件的家庭,也可以根据需求用其他综合意外险、长期重疾险来代替。

  对于不少家长重视给孩子配置保险的现象,有业内人士认为,重视给孩子保障没有错,但只给孩子购买保险值得商榷。“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大的保障,给孩子购买重疾保险之前,应优先给自己投保。只有父母的健康得到了保障,才能保证孩子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快乐的成长。”喻周指出,在家长已经投保了健康险且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给孩子购买长期重疾险,由于孩子年龄小,保单持有时间长,在保额相当的情况下,保费比成年人的保险便宜。

  “在意外和疾病的保障都充足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经济情况为孩子购买教育金保险。”喻周表示,这类保险是储蓄性质的保险,保障性质相对较弱,但可为未来经济做长远打算,减轻负担。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