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风险频现 票据理财依然红火

2016年08月27日 08:15    来源: 中国证券报    

  近日,广发银行被曝出约9.3亿元票据被中介挪用流入股市。今年可谓银行票据风险的集中爆发年,此前农业银行、中信银行、宁波银行、天津银行等都相继爆出票据风险事件。

  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尽管票据市场风声鹤唳,而票据理财却未“哑火”,甚至可以说比较“红火”,除了互联网票据理财平台受到草根投资者的追捧,不少富人也通过私募等机构进行票据理财。

  专家和市场人士认为,随着监管层加大对票据市场的整顿,票据交易趋于规范,票据理财市场规模将稳步提升。

  票据监管风暴升级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的票据风险事件持续暴露,已经引起相关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加大了风险排查力度。据媒体报道,银监会日前在内部通报了近期对于同业票据业务的检查结果,指出存在五大问题:违规授权分支机构开展同业业务、分支机构违规对外签署合同、违规保管实物票据、违规开立同业账户、违规进行资金划付。2016年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同业票据业务案件频发,涉案金额巨大,社会影响恶劣。案件主要反映出部分机构同业业务专营部门制改革不到位、同业票据业务风险管理薄弱。

  而监管风暴的升级直接遏制了票据市场规模。央行最新数据显示,7月社会融资规模为4879亿元,同比下降2540亿元,环比减少11414亿元。其中,新增未贴现票据减少5122亿元。人民币新增贷款和未贴现票据大幅减少成为7月社会融资规模大幅收窄的主要因素。

  上海金融学会票据专业委员会会长肖小和指出,票据融资是社会融资规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票据市场的扩容和创新的逐步引入,票据业务链条上的参与者越来越多,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票据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的内容更加复杂。票据交易涉及贴现、转贴现、买入返售等多个环节。随着市场参与主体增加,对交易对手的熟悉和了解,成为票据交易环节信用风险管理的关键。

  理财“新宠”

  所谓票据理财,通俗来说就是借款企业以银行、企业到期承兑的商业汇票作为抵押,以此融资,汇票到期后,借款人可以直接拿汇票去银行、企业兑现。汇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银行承兑汇票,另一种是商业承兑汇票。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银行承兑汇票是由银行付款,是一种银行信用;商业承兑汇票的付款人是企业,是一种企业信用。目前开展票据理财业务的平台,多为银行承兑汇票。

  银行业内人士指出,“通俗来讲,只要银行不倒闭,票据本身很难出现逾期或坏账情况,低风险一度成为票据理财的最大亮点。”

  票据理财已成为不少高净值人士的“新宠”。他们表示,“尽管今年出了几件票据大案,但在目前的金融体制下,票据理财是安全的。目前预期年化收益率在9%至10%,其实和信托的收益率差不多,但是应该比许多信托产品要安全。”最近几年,不少小型私募机构瞄准了票据理财市场机会,而10%左右的年化收益率、100万元起步的认购点,吸引了不少资金,成为“富人们”配置资金的“篮子”之一。

  此外,草根投资者也在互联网票据理财平台上寻求机会。多位投资者谈及票据理财为何吸引他们时表示,“目前的互联网票据理财平台普遍比较灵活,预期收益不错。” 目前纸质票据较为通用,期限最长为6个月,所以票据理财的期限较短,更符合投资者的短期理财需求。

  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目前大部分互联网票据理财平台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在6%至7%左右,且1元起投,投资期限相当灵活。而余额宝的预期收益率基本在3%左右徘徊,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在3%至4%。

  票据宝评级分析师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互联网票据理财市场并未受太大冲击。首先,票据市场总量几十万亿元,而所有的互联网票据理财平台全部的撮合交易量加在一起还没有1000亿元,绝对占比份额较小。其次,目前的互联网票据理财平台的票据资产均以小额票据为主,而这些小额票据并不在银行的票据业务范围之内,进不了银行体系,所以并不会受到影响。“互联网有着不受物理距离限制的优势,互联网票据理财小额分散的特点,加上通过对用户和投资者的不断教育,加强对风险的识别,以及票据资产的优势也为用户和投资者越来越熟悉,互联网票据这个市场肯定会越做越大。”

  以票据宝为例,截至目前,该平台累计交易额突破120亿元,累计交易人次超过88万次,为用户赚取利息超过8000万元。

  并非百分百“保险”

  不少银行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票据理财虽然安全性较高,但并非百分百“保险”。今年爆发的票据大案,往往都是源于商业银行内部人员的道德风险。纸质票据真实性的确认需要专业设备,并对操作人的经验要求较高,普通投资人无法直接判断票据真假,假票据不能承兑,投资者便会遭受资金损失。

  平安证券分析人士指出,部分票据中介的非法经营助长了伪假票据、非法集资等行为;中介利用农信社或村镇银行在其他银行开立同业账户,票据贴现后获得资金可能直接流向壳公司;外包票据中介业务使得票据各要素风险均由中介把控,放大了操作风险。

  而互联网票据理财平台也在不断加码风控措施。票据宝相关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表示,该平台锁定由银行刚性兑付的银票,且为保证投资人收益,倾向于采纳贴现率较高的小额票据,以平衡安全性和收益。而在资产和资金安全上,其票据资产都托管在银行,资金由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托管、监督和支付,杜绝和平台混同。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