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首批支付牌照续展:让市场回归本质,让良币驱逐劣币

2016年08月25日 11:4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25日讯 8月12日,支付宝、银联商务、拉卡拉等首批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的27家非银行支付机构终于结束近3个月的“裸奔”,迎来牌照续展靴子落地。根据央行发布的公告,尽管27家非银行支付机构均成功续牌,境况却大不相同。支付宝、拉卡拉等一批良性发展的第三方支付企业,许可业务类型和范围得以保持和不断拓展,也有部分支付机构因严重违规、业务停滞萎缩等情形,被调减业务范围。笔者看来,央行这种鼓励“良币驱逐劣币”,让从业企业趋于理性、稳定发展的意图明显,适时为浮躁的市场降温,变相加固了大金融范畴的根基。

  央行持续释放监管趋严信号

  2016年,被业内称为第三方支付的监管元年。一系列监管及自律政策密集出台,首批获得支付牌照的银联商务、通联支付因银行卡收单业务严重违规被罚以重金,无不表明监管层的“紧箍咒”正在不断收紧。

  此次续展,央行再出重拳,易宝支付和上海汇付被取消在部分省市开展银行卡收单业务。续展公告发布的答记者问上,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表示,此次续展“对存在严重违规行为、核准支付业务事实上处于停滞或出现严重萎缩的机构进行了支付业务范围调减”。而上述两家公司都曾因预授权违规事件,于2014年4月受到央行处罚,监管层净化市场环境的决心可见一斑。

  此前,业界普遍猜测的注销《支付业务许可证》在首批续展中并未出现,据悉,支付牌照的减少将现身年底前的第二、三批续展。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两批续展中,通过合并业务,预计会减少8、9家支付机构,而一段时期内原则上将不再批设新机构。牌照有减无增,预示着监管的进一步深度升级。未来一段时间内,现有支付牌照企业在“整治”中逐步走向“合规”,将是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鼓励创新驱动 提升服务能力

  今年3月18日,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印发通知,调整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并将于9月6日起正式实施。按照新规,竞争较为充分的收单环节服务费将实行市场调节价;银联等清算机构的网络服务费之前由商家承担,后续将由发卡行和收单机构分别承担50%。这意味着收单通道费越来越薄,费率可能贴近运营成本线。

  虽然银行卡收单业务本身日益“无利可图”,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能够直接接触大量终端用户的银行卡收单,无疑是一个优质的“入口”。收单背后,海量数据的巨大价值和潜在的增值服务市场,正在成为行业竞逐的新目标,它们也是银行卡收单业务新的利润增长点所在。

  行业发展的新风向得到监管层的关注与支持。此次新批三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进入原本就已竞争十分激烈的银行卡收单市场,推动行业创新发展,鼓励企业在业务上寻求新的突破,正是央行的深层意图所在。坚持创新驱动,敏锐发掘市场需求,积极提升服务能力,才是行业焕发出新活力的源头。

  根据艾瑞咨询最新发布的《2016年中国智能POS行业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国内线下收单业务前三强分别是银联商务、通联支付和拉卡拉,规模均超万亿级。其中,拉卡拉已经开始尝试以智能POS终端为“硬入口”,为商户提供支付、征信、融资、便民、会员营销管理、行业应用场景等一系列一体化的增值服务,为行业的创新发展树立了“样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拉卡拉相关负责人表示,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自2005年成立以来,拉卡拉一直秉承“普惠、科技、创新、综合”的理念,深耕用户需求,致力于以创新的模式、产品与服务,变革传统金融服务体验,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新型金融生活带来的便利。

  支付业务合理整合、多元发展

  随着本次牌照续展的公告出台,同步而来的处罚决议和鼓励措施也代表了监管层的一次理性回归,在千头万绪工作中去划重点。

  在对“许可业务类型和范围”的梳理中,可以看到,部分支付机构的支付范围得到调增。除了上文中提到新增的银行卡收单业务,银联商务、资和信、易生支付新增移动电话支付业务;通联支付、上海付费通新增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调增业务方向趋向于当前的热点业务与具备创新发展后劲的潜力业务。

  随着调整,2011年5月首批支付牌照中的“货币汇兑”业务已不见踪影,财付通、快钱、银盛支付、网银在线、上海付费通则主动终止了已经日薄西山的固定电话支付业务。从本轮调整结果,可以看出央行对支付机构科学合理整合业务资源的鼓励和支持。

  第三方支付牌照共涉及七种支付业务,分别为银行卡收单、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预付卡发行、预付卡受理、固定电话支付和数字电视支付。本次牌照续展中,获准新增业务的支付机构为7家,业务类型和范围调整后,以综合型金融服务为主的支付宝、拉卡拉等7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均持有5种以上支付业务牌照,支付企业的业务发展整体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第三方支付是现代金融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的底层支撑力量和进一步发展的推动力。央行的一系列举措,意在推动第三方支付机构走向健康、合规,同时,也为行业的多元、创新发展留出一定空间。在行业“洗牌”中,非法牟利、固步自封的企业将渐渐失去生存空间,市场将进一步向稳健经营、创新驱动的企业集中。

  今年年底前,第二、三批支付牌照也将先后面临到期续展,能否成功续牌,是否符合监管层推动行业合规、合理、理性发展的要求,无疑将成为重要的参考标准之一。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