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核销力度加大二季度银行业不良率环比持平

2016年08月22日 14:20    来源: 农村金融时报     戴蔚珑

  近日,银监会网站发布2016年二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4373亿元,较上季末增加452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5%,与上季末持平。

  对此,天风证券研究所银行业分析师廖明志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说:“目前银行资产质量恶化的速度是在放缓的,显现出改善的积极信号,未来不良率仍将呈现缓慢上升态势,但速度会不断下降。”

  不良拐点仍未到来

  记者对上述指标进行分机构梳理,发现不良贷款余额数量最大的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二季度末为7595亿元,不良率为1.69%。其次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959亿元,不良率为1.63%。城商行和农商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1420亿元和2237亿元,不良率分别为1.49%和2.62%。

  不过,尽管不良贷款余额最大,但只有大型银行的不良率相对一季度有所下降,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均为环比上升。可见,大行不良率的下降是整体不良率与上季末持平的重要原因。

  对此,廖明志告诉记者:“大行风控的标准比较高,而且对公客户多,资产质量相对较好。而小银行的客户更多为小微企业和个人,像农商行很多客户是农户,客户基础决定了资产质量相对较差一些。”

  除不良率之外,业内人士更多关注的是不良生成率。“不良率和不良生成率完全是两回事,不良生成率是把核销和转出都考虑进去。单看不良率还不够,不良生成率就更能说明问题,生成速度减慢说明情况在好转。”有分析师对记者表示。

  目前,三家已披露中报的股份行加回核销处置后的不良生成率有所放缓。其中,华夏银行不良生成率由去年下半年的1.19%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0.78%,浦发、平安则分别由1.08%、3.14%下降至1.01%、2.94%。

  工行山东省一支行行长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确实加大了。“6月底,我们支行将1亿元的不良贷款打包卖给了省里有资质的资产管理公司,等于1亿元不良贷款清零了。去年好几个县支行加起来也才打包200多万元的不良,2014年才900万元。”

  因此,廖明志不认为资产质量的拐点已经来临。“只是不良率环比持平的话,不能说明资产质量已经是拐点。因为核销力度大,不良率自然就会低。今年整个二季度核销力度比较大,这是不良率跟上季度末持平的重要原因。”

  资产质量“区域性见底”

  江浙地区是最早爆发不良贷款的地区。不良风险最早在温州显现,后蔓延至苏锡常地区。

  不过,业内人士分析,经过2011-2015年以来的风险释放,江浙地区风险已经出清,存量不良贷款能够逐步消化,新增不良贷款也能提前预判。目前温州等地的不良率正处于下行趋势。

  根据浙江银监局近日发布的数据,2016年上半年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上升势头趋缓,抵御风险储备水平小幅回落。6月末,该省不良贷款余额1965亿元,比上月减少71亿元;不良贷款率2.46%,比上月下降0.11个百分点。

  正如浦发银行行长刘信义所言,不良生成放缓并不意味着不良整体见底或拐点出现,审慎来说应该是“区域性见底”。

  他表示,外向型经济特征较为显著的长三角地区不良已较为充分地暴露,资产质量呈现逐步趋稳态势,譬如该行温州分行就在上半年重新实现盈利。信用风险正由江浙地区向中西部等其他地区扩展,尤其是过剩产能比较集中的省份,不良正在加速生成和暴露。

  廖明志表示,资产质量的确跟区域经济发展有很大关联。他举例说:“目前全国银行资产质量最好的是北京、西藏,因为西藏银行业的客户基本上都是在那边搞基建的央企,北京也是央企特别多,这些企业一般不会倒闭。同时,比较差的是东北三省、内蒙古、山西,这些地方没有那么发达,当地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资产质量相对较差。”

  同时,不良率也和区域产业结构相关。据山东银监局统计,截至2016年二季度,山东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增加至1418.4亿元,较2014年初648.06亿元超过两倍,而不良贷款率也从1.35%增至2.25%,连续10个季度持续增长。

  前述工行支行行长说:“山东是制造业大省,此次经济下行主要影响到的就是制造业,因此山东的不良率较高。比如北京就主要是文化和服务业,存款多贷款少,这也是不良较低的原因。”

  经济企稳才是根本

  面对不断承压的资产质量,各家银行都在多措并举化解不良。

  此前,为防范化解不良资产,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开出了三剂药方:不良资产证券化、核销、不良资产转让。

  7月底,农行发行了总金额30.64亿元的首单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其入池的不良资产主要来自交易活跃的东部沿海地区。此外监管层确定的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还有6家银行,将发行总规模500亿元的不良ABS。

  不过,此前曾有中部省份某城商行人士对记者表示,其对不良的主要处置方式就是打包出售。“不量资产证券化要求比较高,主要资产是国企的不良贷款,我们面临的主要是中小企业,未来要证券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打包出售之后,便是核销。上述支行行长告诉记者:“我们6月末的1亿元不良资产包卖了3000万元,用于偿还了企业的本金和利息,剩下的7000万元全都用税前利润核销掉了。”

  除此之外,各家银行乃至各省银行业也都在探索不良贷款化解的创新路径。

  作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浙江台州去年就成立了5亿元的台州市信保基金,其中政府出资4亿元,浙商银行作为唯一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出资500万元参与设立了该基金。

  浙商银行副行长吴建伟告诉记者,这免除了小微企业苦觅担保人的麻烦,很好地拆解了小微企业之间的担保链条,防范了互保风险蔓延。“我们已经形成了根植于浙江的服务小微方法论,并复制到全国各地。我们现在服务的小微企业中,有45%是在省外,其资产质量比在省内的还要更好一点,说明这套方法是可行的。”

  此外,针对资产质量下滑后,部分商业银行出现惜贷、抽贷现象,今年年初,江西银监局在全国率先启动了银行业债权人委员会组建工作,主要的三项任务即:支持优质企业、稳住困难企业、退出僵尸企业。

  江西银监局局长李虎称,债委会要建立风险隐患会诊与风险化解会商两大机制,各家银行协商分摊融资份额,同进共退,做到不引爆风险、不扩大风险。

  不过,廖明志也对记者表示,日前多数不良处置的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的,资产质量从根本上好转还需要经济企稳。“不良处置措施只是降低了存量不良资产规模,使其尽快出清,但新增数据还取决于风控水平以及经济情况。如果经济不行,不管采取什么措施,最后只会是把不良率压下来,资产质量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廖明志说。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